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春分到蛋儿俏,3吃3忌不能少,老传统
TUhjnbcbe - 2024/8/30 23:31:00
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春分到蛋儿俏,“3吃3忌”不能少,老传统记得牢,顺应节气身体好。“春分到,蛋儿俏”,每年春分时节,立鸡蛋的游戏又要玩起来了。关于春分立蛋的习俗,其实是因为春分正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66.5°倾斜的地球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之间,正好处于力的相对平衡状态,这种状态下对于立鸡蛋十分有利。当然立鸡蛋并不一定选择春分这天,立蛋手法和桌面平整度等都是影响因素。春分立蛋的游戏,其实在中国已经有四千多年历史了,那个时候还没有科学来解释。只是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立蛋象征着人们对生活蒸蒸日上,子孙鼎立的美好愿望,通过立蛋游戏,增强人们的互动,也能帮助孩子培养耐心和专注力。春分时节除了立鸡蛋的习俗,其实还有一些人们不了解的,老传统一般有“3吃3忌”,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一、春分时节的“3吃”1、吃春菜春分时节,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有很多鲜嫩应季的蔬菜,所以春分有吃“春菜”的说法。关于春菜,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地方把应季的蔬菜都叫做春菜,也有的地方的春菜也就是野苋菜。野苋菜在很多地方都不常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吃荠菜,香椿等应季的蔬菜。吃春菜有清热降火,润肠通便的作用。1、把香椿清洗干净,然后放入沸水中焯烫一下,焯烫过的香椿会由红色变成绿色,然后捞出来放入凉水中泡一下降温,然后捞出来切成末备用。2、在香椿末中打入三个鸡蛋,加入1勺盐和1勺胡椒粉,用筷子搅成糊状。3、锅里倒油烧至八成热,倒入香椿鸡蛋糊,等到底面凝固然后反面煎另一面,喜欢吃散的也可以边炒边用铲子搅成大块。炒至鸡蛋完全凝固,就可以出锅了,喜欢吃香一点的,表面炒的时间可以久一点。2、吃糯米团子春分时节,民间有吃糯米团子,糯米糕或者汤圆的习俗,用糯米做成的点心,口感甜糯,通过吃又黏又糯的点心来“粘雀嘴”。除了自己家吃之外,还有把糯米团蒸熟,扔到田地里,喂给雀鸟吃,把雀嘴黏住了,麻雀就不会来破坏庄稼了。民谣有唱到“麻雀叽叽喳,米糕香又粘,封住雀儿嘴,庄稼好收成”。希望麻雀吃了糯米糕,新的一年粮食收成好。1、准备甜沙拉酱克,金丝肉松克,咸鸭蛋黄10个。2、把生的咸鸭蛋黄放入锅中蒸熟,蒸15分钟左右,取出来倒入大碗中,用叉子压碎,加入肉松和沙拉酱,混合抓拌成团就可以。3、准备青团的外皮部分原料有,糯米粉克,麦青汁克,白糖30克,油10克,澄粉60克,开水克。4、60克澄粉倒入碗中,分次倒入克开水,澄粉被开水烫过变得通透,然后下手揣到没有干粉和颗粒。5、再找一个大一点的碗,加入糯米粉,糖和油,玉米油,最后加入麦青汁或艾草汁,和成面絮后,加入之前开水烫过的澄粉团,然后揉成均匀光滑的面团。6、把肉松咸蛋黄馅平均分成25克一个。然后再把面皮分成30克一个,分好的面皮盖保鲜膜防止风干。7、取一份面团,用拇指凹出一个碗的形状,放入内馅收口包紧。8、依次放入蒸屉中,下面垫上蒸垫或者油纸防粘。盖上盖子,开水上锅蒸8分钟。3、吃鸡蛋春分素有“春分到,蛋儿俏”的习俗,这个习俗除了立鸡蛋之外,还有就是要吃鸡蛋,鸡蛋营养丰富,春季吃可以补脑,强健身体。圆滚滚的鸡蛋吃进肚里,有圆圆满满的寓意。1、把鸡蛋的表面冲洗干净。2、放入锅里,加入冷水没过鸡蛋。3、小火煮8分钟,然后关火闷3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黄不干噎。4、把鸡蛋捞出来,泡入冷水中,冷却后控干水分,就可以剥壳食用了。二、春分时节的“3忌”1、忌大寒大热春分时节,阴阳各半,昼夜均分,寒暑相平。也就是在春分时节,阴阳,冷暖,昼夜都是各占一半,相互平衡的。随着天气变暖,阳气上升,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容易造成阴阳失衡。加上雨水增多,湿气较大,容易滋生细菌。但此时饮食不宜大寒或者大热,多吃温中的食物,寒性或者热性的食物都不宜多吃。要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辛辣油腻,或者冰冷的食物,宜甘少酸,多是牛奶、鸡蛋、豆制品、瘦肉等补充蛋白。韭菜、豆芽、莴笋等补充维生素,还乐意吃核桃、花生、大枣等坚果以及各种时令的水果。2、忌到河边洗衣服春分时节,理应雨水增多。过去的人们在春分这天,是不能洗衣服晾衣服的,因为春分忌无雨,洗衣服晾衣服一般是在晴天,春分忌天晴,洗衣服会对降雨不利,所以人们洗衣服都会避开春分这天。3、忌动土还有的地方春分这天有习俗,不能动土动针,也不能扫地。举家不能从事农活,要在家等候降雨。动土,动针和扫地这些活动都是对降雨不吉利的。我是美食作者聪聪食光,我热爱生活,擅长制作美食,并喜欢总结各种制作美食的经验和小窍门,无论是中餐,西餐,烘焙,面点,家常菜等,我都会总结一些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欢迎转发,点赞,收藏,有问题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一起讨论,非常感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分到蛋儿俏,3吃3忌不能少,老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