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天气十分寒冷。不过,菜市场所售的蔬菜品种多种多样,西红杮、黄瓜、茄子等反季节菜常年有售,市民已过了依赖冬储大白菜的岁月。反季节菜之所以能供应千家万户的普通百姓,和现代物流的发达、大棚种植技术的推广密不可分。人们总是喜欢追求食物品种的多样化,古人也不例外。古代虽然科学技术落后,但人们仍想尽各种办法,试图在冬天让菜篮子丰富起来。
汉代常见的蔬菜有葵菜(冬苋菜)、韭菜、薤(藠头)、芸(油菜)、芦菔(萝卜)、菘(白菜)、葱等。黄瓜等夏季蔬菜让汉代的农民在冬天种出来,那可太难了。汉代农民有可能试验过,但没有成功,于是,他们把目光对准了葱和韭菜这些稍微耐寒的蔬菜,经过一番研究,还真让他们找到了办法。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汉书·召信臣传》写道:“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专为西汉宫廷供应蔬菜的太官园,在冬天已经建造了专门的温室,种上韭菜等蔬菜,通过日夜燃烧柴火提高室内温度,让蔬菜能正常生长。
为了让冬季菜篮子的种类丰富些,唐代的官员也是想尽办法。据《太平御览》记载,皇宫会提前大量收购各类新鲜蔬菜,主要用冰镇和窖藏两种方法储藏起来,以备冬用。
唐宋时期,已经有了促使花朵提前开放的促成栽培法。唐代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有“惯看温室树,饱识浴堂花。”的诗句,堂花因此而得名。宋代周密《齐东野语·马塍艺花》指出:“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他在杭州耳闻目睹这一方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黄,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熏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这一方法到了清代也有使用,清王士祯《居易录》载:“今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所谓堂花,又名唐花是也。”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送范德孺》一诗中如是说,他在渐渐寒冷的日子里感受到初春的气息,试着摆放青蒿和黄韭,以期迎接春天的到来。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十二月,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陆游在《与村邻聚饮》诗也说:“鸡跖宜菰白,豚肩杂韭黄。”这证明在宋代,人们除了使用温室培育堂花,还能种植韭黄、芽菜等稀有蔬菜。而《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则说明,温室种植已经不再是少数权贵的专利,普通百姓也都能吃到了,以至于街市上都有售卖。
到了明清时期,农户们普遍采用简单廉价的窖藏火暄法进行冬日蔬果和花卉的生产。掘土成窖,把要栽培的作物移栽进不见风日的窖内,燃烧马粪保持室温。同时,明清时候也出现了和现代最为相近的温室——土墙纸窗结构温室。温室用黄土筑墙建屋,南面是纸窗斜面,纸窗透进的日光既增加了室温,又使屋内的作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屋内还设有火炉、火炕等加温的设施。单就结构而言,它同我国近代北方的日光温室已经十分相近。而这种地窖式或半地窖式的屋子,也被称为“暖洞子”。
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物部三》中记载:“京师隆冬有黄芽菜、韭黄,皆富贾地窖火坑中培育而成。”清代人把在这种暖洞子里生产出的菜蔬瓜果称为“洞子货”。明清时期在暖洞子里生产的菜蔬品种很多,其中就包括黄瓜。黄瓜也叫王瓜,《学圃余疏》里说:“王瓜出燕京者最佳,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二月初即结籽实。”关于王瓜,乾隆皇帝在《生夏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诗韵》一诗中说:“何处生夏早,夏生菜圃中。王瓜生滟露,苦菜秀猗风。缀架垂垂好,堆盘款款融。寒酸有真味,莫问食单丛。”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贵为皇帝,对乾隆来说,冬季的黄瓜也是稀罕之物。他在《黄瓜》一诗中说:“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乾隆朝的二月,当为农历,按现在的阳历算就是三月份了。乾隆因为在三月份吃了黄瓜而兴奋地诵诗一首。
◎本文原载于《北京晚报》(作者朝华),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