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苋,自古以来就是被轻贱的野菜,却不知在荒年喂养过多少百姓与读书人。它们的生命力非常强,有能力对抗恶劣环境的原生植物,滋味也很鲜美,值得端上餐桌细细品尝。
几亩田因为休耕,种了黑豆。才一阵子不见,田里早已窜出好几株有半个大人高的「野草」,那个茎与根还超大超粗的,一般铲子还挖不起来,非得要请出圆锹才能连根铲除。不能等到草籽成熟,要不然,整片田就会被「野草」给淹没。
足足有半人高的野苋菜,根非常粗硬,必须动用圆锹才能连根挖起。
等等,这对做农民而言最深恶痛绝的野草,实际上却是一种可以吃的野菜——野苋菜,而且风味还相当好。于是一个转念,将披垂着累累花穗的全株大野苋扛了回家做料理,而不是让它曝尸于野!
足足有半人高的野苋菜,根非常粗硬,必须动用圆锹才能连根挖起。
苋,一眼就可辨识的野菜苋,全株绿油油,由于它的茎叶长得很高大,长在田野一眼就可辨识出来。宋代学者陆佃在《埤雅》谈到「苋」字由来:「苋之茎叶皆高硕而易见。故其字从见,指事也。」画一个大大的眼睛来代表它的辨识性,实在很有意思。
网络上有很多资料都提到野苋原生于中南美洲,甚至有人考证出其原产中美洲,被驯化超过年,曾经是中南美洲原住民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被阿兹特克人当成一种谷物大面积种植,和玉米一样有价值。但历来古籍很早就提到苋菜的存在,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说文解字》、宋代的《埤雅》、明代的《救荒本草》、《本草纲目》、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特别是历代的诗文,都出现不少苋菜的纪录。因此,不可排除有原产中国的可能性。
野苋是田野辨识度最高的野菜,尽管绿油油一片,仍能轻易辨识。古人造字,因此用个「见」字来指事其意。
至少从明代初年的《救荒本草》的文字描述与图标,能清楚表明苋菜在中国植根的情形。《救荒本草.苋菜》:「《本草》有苋实,一名马苋,一名莫实,细苋亦同,一名人苋,幽、蓟间讹呼为人杏菜。生淮阳川泽及田中,今处处有之。苗高一二尺。茎有线楞。叶如蓝叶而大,有赤白二色。家者茂盛而大;野者,细小叶薄。味甘、性寒,无毒“。
《救荒本草》,中国第一部专门记录可食用野生植物的著作
从《救荒本草》对苋菜的描述:「苗高一二尺。茎有线楞(棱)。叶如蓝叶而大,有赤白二色。」来比照我们随意在田间拍摄到的野苋,其实已经算是很类似了,毕竟经过这么长时间,原生种与改良种不断混合杂交,很多性状都会产生变异。也很难说现在的野苋没有外来混合的基因。
田间野苋
此外,《救荒本草》也提到有「人苋,幽、蓟间讹呼为人杏菜」,意思是有地方因为音近而念错的情形,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有人把「苋」误读为「杏」或「荇」,因此苋菜也经常被误称为「荇菜」、「杏菜」或「莕菜」。
到了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的插图,则把苋菜区分得更精细,对野苋的形貌刻画得更加精准,一看即可清楚辨析。
《植物名实图考》(年)
史上最痛恨野苋的诗人:杜甫野苋生长迅速,是一般做农民最深恶痛绝的「野草」,然提到对野苋的厌恶,大诗人杜甫绝对不遑多让,他曾有一首长诗〈种莴苣〉。安史之乱后,逃到蜀中亲自躬耕的杜甫,为了种莴苣,还亲自带小儿子一起整地播种,然而过了二十天却连个苗也没冒出来,倒是讨厌的野苋长了不少,他忍不住碎唸这杂草起来:
原诗节录:
野苋迷汝来,宗生实于此!
此辈岂无秋,亦蒙寒露委?
翻然出地速,滋蔓户庭毁!
......
苋也无所施,胡颜入筐篚?
野苋,是饥民与穷读书人吃的粗劣菜蔬生命力强、不择地生长的野苋菜,常见于乡间田野、荒地与路旁,全年均可采集,尤其春夏两季的生长旺盛,可供应台风季节蔬菜的短缺,可以说是荒年最好的救荒蔬菜。
这是一种植株较矮的野苋,称为鸟苋
在古诗词中,苋常与藜并称「藜苋」,指的是穷人吃的粗劣菜蔬,也是穷读书人经常吃的食物,如韩愈的「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苋」,苏轵的「平生锦绣肠,早岁藜苋腹」等;而经常以野菜佐餐与充饥的陆游,是为苋菜写诗最多的诗人,有「奇葩摧败等青苋」、「葅苋羹园葵」、「盐酪调藜苋」等诗句。
野苋虽然是救荒的野菜,滋味却是很不错的。因此尽管随着人类对物种的改良与驯化,苋菜有了栽培种与野生种,但人们普遍认为野苋菜的风味比起栽培种的家苋更好,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云:「野苋菜,夏采,熟食,拌料、炒食俱可,比家苋更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把个中缘由说得更清楚:「或谓野苋炒食比家苋更美,南方雨多,菜科速长,味薄。野苋但含土膏,无灌溉催促,固当隽永。」
野苋菜也是原住民经常食用的野菜之一,其根、茎、叶、花穗与种籽全株皆可食用,可汆烫、炒食、煮汤、入羹、熬粥等,变化出很丰富的料理。
用心做野苋料理因此可要好好地洗手作羹汤,好好品尝这天生地养的野苋菜风味,细细拣出了嫩叶、嫩花穗,还切下带红色的根部,做出了几道料理:
烫野苋:将野苋嫩叶洗一洗,用滚水汆烫杀青,捞起再拌入油醋、枸杞简单调味,口感出乎意料的鲜美哩。
野苋麦饭:取野苋嫩花穗,洗净脱水后,和入油与适量的干面粉,放入电锅蒸熟,再淋上加有辣椒、葱、蒜等调料的热油,拌一拌即可食用,十分开胃。
野苋鸡汤:取野苋根部切一切,加入鸡汤中炖煮,有一种很醇厚的人参风味,风味很甘美,在这个季节喝起来颇感滋养,难怪野苋根部有「土人参」之称。切片的野苋根部咽起来很松软,感觉很像马铃薯或山药的口感,只是纤维比较粗,需要吐渣就是了。
野苋豆腐汤:野苋根部的风味很好,可惜粗纤维较多,于是将其切片煮过、用果汁机打过、再去渣,用这样含有野苋根部的淀粉水来煮豆腐汤,再加入一些野苋嫩叶,是一道很有苋菜风味的蔬菜汤。
为什么要吃野菜随着物质生活的丰盛,野菜再也不是贫贱粗糙的象征了,这些怎么除也除不尽的野草/菜,它们有着惊人的生命力,善于汲取大地的养分与空气中的能量,具有对抗恶劣环境、病虫害与适应气候变迁的能力。
相较于人们要精心呵护、用很多农药与温室栽培的十字花科的蔬菜,野菜丰沛的能量可谓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使人们开始返璞归真,懂得享用这些上天馈赠的美味。
这些有着适应恶劣环境能力的野草/野菜,人们开始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另眼相看
野苋的营养价值与禁忌野苋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无论膳食纤维、钙、镁都远远超过家苋;铁、钙含量也高于菠菜。
中医认为野苋菜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主治痔疮肿痛、尿浊、经痛、痢疾、小便赤涩、舌虫咬伤、牙龈红肿等病。现代的研究则发现:野苋菜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等功效。
不过,野苋菜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另外,不可与鳖肉同食,会生鳖瘕(音假,指一种腹中结有硬块,如鳖状是也)
采集前也必须确认没有使用过农药,才可安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