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阴阳相半,寒暑均平,秋半秋分,雷始收声。
草木染金、雁字横秋、梧桐滴雨、丹桂月明。
明日为秋分,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也是秋天下半场的开始。
秋分之“分”,意为一半,引申为分隔、划分——这里的“分”有三层含义。
一是秋分将秋天一分为二,即它位于农历秋季的九十日正中;
二者,秋分时昼夜各半,时间相等;
第三,秋分是季候寒暑,阴阳五行的重要转折点和标志性日期。
秋分不仅是关于时间的划分和界限,更关于中国人骨子里仪式感和秩序。
它看似平淡的名称背后却是中华智慧的体现,蕴含着对于人生无尽的感悟和思考。
一叶知秋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分之“分”
《说文》:“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
秋分的“分”字源于“上八下刀”,即用刀将物品一分为二,引申为分别、分开;更有分派、分支之意;从本义出发,又有分解、分辨、区分等的意思。
“分”是多音字,有[fēn]和[fèn]的读音。
分读[fēn]为动词,意为分离、分割、划分,如《易经》中“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还有分别、分辨的意思,如《论语》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还表示部分,一半,如节气春分、秋分。是我们熟悉的名词:分数,是货币、时间、角度、地理(经纬度)的计量单位等。
分读[fèn]为工作、权限如分内之事,恰如其分;也有物质和因素如水分、养分;还有缘分、天分很多种意思,古时和“份”通用。
分的字源
秋分:昼夜等长、阴阳相半、寒暑均平
昼夜等长、阴阳相半、寒暑均平——春分和秋分,对称之美,历法之度
秋分和春分是一起成为一年中唯二的“昼夜等长、阴阳相半、寒暑均平”的日子。
《礼记》中记载古代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日月为“阴阳之极,万物之光”,可见二者(春、秋分)在历法礼仪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春、秋分如同中轴线的两端,具有两仪对称之美,互为阴阳变化的起点和终点,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从雷乃发声到雷始收声,接续不断,源远流长。
它们符合我们这个民族对于“中”道的认同和推崇,也像我们国家的命名的由来——居四方之中,秉文化之盛、礼仪之规、历法之度,服章之美。
就像二十四节气背后宏大的历法体系,它们承载着时间的力量,使中华智慧世代相传,隐含着国人关于天地的敬拜和对于岁月的深情。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秋分秋凉至,秋种正当时
秋分当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越短夜越长,且昼夜温差逐渐增大。
全国大部分地区此时都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即平均温度下降到22度以下。
人们经常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仲秋已到,寒意渐深,看似萧瑟,实则美好而丰盛,孕育着新的生机。
庆祝丰收节
自年开始,秋分被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属于劳动者的节日,辛劳的汗水化作最美的果实,耀眼而丰盛,满溢着幸福的热泪。
这是属于勤劳质朴的中国农民自己的节日:辛苦的耕耘终将迎来收获,是关于劳动的幸福和满足。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人们满怀着希望和期许,在庆祝丰收之余又投入新一轮的忙碌之中,种下新的希望,等待来年的收获。
遵从时令,未曾懈怠,敬畏自然,勤劳勇敢——这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不移的根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才有了我们民族长久以来的存续和不断的发展。
风清露冷秋期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风清露冷秋期半,最美秋分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初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秋分三候分别关于阴阳、寒暖、干湿。
一候雷始收声,对应着春分二候“雷乃发声”,二者互为一年中“雷”的演变周期起始点。
古人认为雷与阴阳有直接的关系,阳气愈盛则雷势愈大,秋分是阴阳变化的转折点,此时阴长阳消,雷势逐渐减弱,相应的雷声也慢慢变小。
二候蛰虫坯户,寒秋将至,蜇虫敏感地预知到即将到来的凉意,已躲入洞中,用坯(细土)掩埋好洞口,以防寒气浸入。
三候,水始涸,秋分此时,降水明显减少,且因天气干燥,水汽蒸发较多,江河湖泊水量开始变少,积水水洼逐渐干涸。
最美秋分
暑气已止,秋凉渐至,天高气爽,秋景怡人。
秋分即到,秋水澄澈,秋气清朗、秋风净爽、秋月皓然、秋桐萧疏,秋凉淡淡,秋夜漫漫。
秋分时,秋意渐浓,相比初秋的淡然,仲秋的秋色更为饱满,也更有深意。
此时是秋日乐章的高潮,是赏秋色、闻秋声、悦秋景的“如梦佳期”——堪称真正意义上的“金秋时节”。
秋天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总被赋予诸多的含义:如秋之唯美、秋之丰厚、秋之怅惘、秋之通透、秋之萧瑟、秋之清瘦。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既有“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的寂寥清冷,也有“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的丰美动人。
既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疏朗,又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激昂。
既有“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自在不羁,又有“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思念婉转。
即有“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的空寂悲廖,又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旷放傲然。
秋在人们笔下,有万千的模样,人们在秋的眼中,有不同的悲喜,但于内心深处,也许我们都会爱上这样美好特别而又诗意温暖的秋天吧!
秋色月色两相宜
秋分,人生下半场的开始,关于仲秋的深情——多寡随意、丰俭由人
“秋分”不光是秋天下半场的开始,它与人生下半场的启幕也有颇多相似之处。
如果初秋只是秋天的一抹不经意,暑热未消的浅尝辄止,如那一场秋雨、一阵秋风、一点秋声、一缕秋云。
那秋分开启的必定是关于秋天最为浓烈的表达,好坏参半、泥沙俱下、扑面而来的一切大概饱含了人生最深刻而无言的况味和表达。
如果把四季比作人生的每个阶段,秋分则更像中年通往老年的开端。
体味着世态炎凉,感受着人情冷暖,上有老下有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最怕节外生枝,但求稳定无误。
有点像带着镣铐跳舞,想努力地看上去轻松,却带着诸多无奈与些许沉重。
秋天——成长后的成熟,关于人生的课题
诚然,人总是不断向衰老迈进,如同秋分后:日愈短、夜愈长——相较于青春的无畏与高昂,中年后的困顿和畏惧则与日俱增。
但好在我们总是默默地理解和包容,不断练习纠正,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无尘窃以为,让自己在纷繁复杂中理清头绪,在物质浮华中收获内心的丰满和灵*的丰盈,是人生独特的课题,也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相比于渺小个体的短暂,宇宙何尝没有时空的限度:从熵增定律”来看,世界就是从有序到无序,最终走向消亡的过程——这样想来,也没有什么值得过度焦虑。
人间朝暮,贵在珍惜,多寡随意,丰俭由人
坦然接受年龄,尊重曾经的自己,如同浅秋有浅秋的诗情,深秋有深秋的意境。
残荷固然干枯萧疏,秋雨却赋予它们独特的歌;猎猎秋风固然无情,落叶融入地面却孕育着新的生命;万物凋残,却还留着桂子,伴着菊香,将山河染做秋的画卷。
记得一位朋友说,到了中年反而不再可怕,此时终于活得有点明白,相比年轻时的莽撞懵懂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年纪?
实则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专属于它们的美好,活在当下,便是释然,也是幸然。
每年都会有秋分,而每人的人生也仅有一次,生命的秋天也不过数年,怎能不去热爱珍惜!
窃以为,踏实而努力地走自己的路,“多寡随意、丰俭由人”,大概命运最好的安排。
秋分之美,内外兼有——暑热褪去后的淡淡凉意里,除了收获的完满,更多的是一种思考和沉淀,是一种饱满圆润而淡泊不争的智慧。
秋分养生
秋分养生正当时,阴平阳秘需闭藏——秋分保暖,养阴敛气防燥邪
秋分气温下降明显,古人常说秋分闭藏,即秋天要注意阴精内蓄、阳气内守。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秋冻”,但也要注意保温,根据身体状况和天气的不同及时增减衣物,
同时秋天要防秋燥,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此时人体阳气内收,抵抗力下降,容易被病邪入侵,需要预防关节病、风湿骨病和体寒等疾病。
需要注意养阴敛气,即收敛阳气,以防对它的耗损。
养阴需要吃一些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可适当多吃些白萝卜、胡萝卜等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
仲秋之味——石榴
今朝有蟹仍有酒,菊花吹英好时节——瓜果阜盛最秋分,秋菜秋蟹足口福
秋分是颇具仪式感的节气,古代为祭月节,而后祭月的功能被中秋节逐渐取代,但秋分自带的美好从未湮灭。
就如同那一缕八月桂花香,若有若无,可近可远,清甜或浓烈,让人感到欣喜。
仲秋是收获的季节,它的丰富不仅在于月色秋景,更有瓜果清甜、和饴如蜜,桂子清雅、逸香恬淡,菊花霜重、篱落秋风。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食蟹之美,仲秋最知。
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在秋分有吃秋菜、喝秋汤的习俗,秋菜即野苋菜,被称为秋碧蒿。
每到秋分,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与鱼片同煮成汤,乳白浓稠中碧绿青翠,美味又营养。
当地顺口溜为“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这一道健康的时令佳品颇得众人喜欢。
而除了持秋菜喝秋汤,客家还有粘雀子嘴的习俗,秋分吃汤圆,煮好糯米团子用竹子扦着置于室外田坎,让鸟雀食之,以免破坏庄稼。
同时秋分还有放风筝、竖蛋,送秋牛的习俗。前面二者是孩子们的最爱,而送秋牛就是送秋牛图,一些民间传统说唱者(也称秋官)到每家每户送秋牛图,说得主人开心喜乐,给钱答谢。
秋分食蟹正当时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每到秋色渐染,总有一种出走的冲动,想去看看不同的秋天,动人的风景。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由不同的旅程组成,愿这个秋天朋友们可以尽情赏秋,也愿你们开启属于自己的崭新的秋天,成就人生最美的风景!
愿各位秋分安康,温暖相伴,喜乐如常!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麻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