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苋在南方地区是一种常见的杂草,见过但不一定知道它叫“刺苋”,别名野苋菜、猪母草,它与其他苋科杂草不同的地方是它的叶腋有刺,无处不在的小刺对人有伤害作用,小时候很讨厌这种杂草。在中国植物志上有写,刺苋“叶腋有刺,且部分苞片变形成刺,极易和本属其他种区别”。刺苋原产于热带美洲,如今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被列入了年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刺苋的识别
刺苋是一年生草本苋科苋属植物,苗期4-5月,花期7-8月,果期8-9月。刺苋茎直立、多分枝,茎表皮绿色或红色,茎肉质,易折断,叶片菱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常有细刺,基部楔形,全缘,叶柄长1-8厘米,叶腋有一对小刺,刺长5-10毫米。
刺苋的花单性或杂性,雌花簇生于叶腋,雄花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即雌花在下半段,雄花在上半段。胞果长圆形,边熟边裂开,种子散落在土壤中,种子是黑色或带棕黑色近球形。
2、刺苋的生长特点及危害
刺苋主要靠种子繁殖,1株刺苋可结上万粒种子,多则几万粒,种子细小可随水流、风力进行传播。由于刺苋的种子库大,为它快速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刺苋适应能力强,常生长在旱地作物(大豆、玉米)里、蔬菜地里、果园中及荒地、道路旁、房屋周边。若在农作物地里,是一种常见杂草,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刺苋的株高有0.3-1米,在矮秆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会严重争光、争水、争肥,并且还是一些病虫害的寄主。同时,随着它的扩散,会对本地植物的多样性造成损失。
杂草防除方法:少量生长可使用锄头锄掉,用手拔要小心其小刺。大量发生在作物田则可用除草剂防除,大豆田可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灭草松等,玉米田使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硝磺草酮、苯唑草酮等除草剂。
3、刺苋的利用价值
杂草是长错地方的植物,若能清楚识别这种植物并知道它的用途,可能有很大的利用价值。首先,刺苋是一种野菜,按照中国植物志,刺苋的嫩叶可食,不过刺苋的叶子较小很难收集,适宜摘嫩尖、略老的叶,有人说它是吃腻了精致蔬菜换口味的首选。第二,刺苋是一种传统药材,有良好的药用价值,用处比较大,有兴趣的可好好了解它。有广东的农友说它是煲汤的好东西,根茎部分可煲鱼汤、加猪骨头熬汤,不仅汤色好,而且口感香甜,关键是营养也很丰富,能清热去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