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就地过年全家齐上阵,苋菜饺子做出了家
TUhjnbcbe - 2023/8/2 20:45:00

春节前夕,57岁的郑淑华阿姨在六盘水市区几个菜市场转悠找苋菜。“平时都是城周边的老年人采摘来卖的,年关来了,得提早去找,野生的就更难找了。”来到菜摊前,刚一开口,小贩便问她:“山东人吧?只有你们才会只买这个去包包子、包饺子,我们这边人买这个,都是涮火锅。”

包饺子35年前,郑淑华跟随新婚的丈夫从山东省泰安市直奔西南,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又转汽车,来到当时的水城矿务局老鹰山煤矿。矿区里大部分人家是吃米饭的,三十多年的三线生活里,郑淑华也学会了这边的炒菜、火锅、辣椒水,口味地道无差别,但是家里的主食依然是包子、馒头和面条。逢年过节,饺子更是必不可少的节庆食品。年前购买野生的苋菜回家来捡摘清洗,成了她节庆时分内心一定要完成的一个目标。“水城本地人听了我的口音,都说我是山东人,回到山东老家,亲戚朋友都说我们的口音变了,山东话不纯正了。在贵州把我当山东人,在山东又把我当贵州人,心里面还是有些失落的,一顿饺子也许是最能证明我们的身份吧!”郑淑华对记者说。她拿出一个36cm直径的绿边陶瓷盆开始和面。“这个盆有2、3斤重,是当年我从山东背着坐火车带到贵州来的,比我儿子年龄都大十多岁,真正见证了三线发展的历史。”揉好面后,她用湿纱布包上面团,再用木盖盖好盆身开始醒面,接着又洗韭菜叶、泡虾皮,做好第一种馅料;苋菜和后腿肉分别剁碎后拌在一起,这是第二个馅料;第三个馅料是必备的白菜猪肉馅儿。烧好猪油泼在馅料上拌好以后,郑淑华拿出一米宽的面板,开始切面团,她13岁的孙女和84岁的老母亲则开始擀面皮、包饺子。一家四代人齐上阵,其乐融融。

准备材料

一碗南方原材料亲手烧制的家乡菜,成为他们年节里对浓浓乡愁唯一的寄托。而乡愁之于郑淑华和她的家人,则是一碗苋菜饺子,人在这一头,思念,在唇齿留香的舌尖,在日思夜想的心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邓倩

编辑皮亚丹

编审李中迪罗玮

1
查看完整版本: 就地过年全家齐上阵,苋菜饺子做出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