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绝了,这才是过年该看的
TUhjnbcbe - 2023/5/4 21:26:00

今日小年,该是祭灶王爷的日子。

眼看着除夕近了年要来了,可心里对过年的感觉却是有些遥远。

忆起小时候,腊月初旬就开始盼着过年。

那年月光景不好,对我们这群小孩儿来说,过年是解馋的日子。

肉啊、鱼啊、鸡啊,家家都准备充足,起码要够全家人吃一个礼拜,毕竟外面的商户在年里可少有开门。

对孩子们来说,比起走亲访友时的饕餮大餐,糖果才是我们的最爱,水果糖、牛奶糖、酥糖······彼时每个孩子的衣兜里都藏着一个糖果屋。

图源微博:

康师傅饮品加康加年味

除过解馋,过年还是穿新衣服新鞋的日子。

印象最深的是除夕夜里,凛冽寒天,与伙伴们放完响炮,归家临睡前会小心翼翼地把新衣服新鞋子都拿出来穿上,站在在镜子前看了又看。之后再脱下来,整理好摆在枕头边上,就等着天一亮、梦一醒,可以光明正大穿上一身新。

新鞋子踩起来,会一闪一闪地发着亮光,那些五颜六色的彩灯,装点了我的整个童年。

幼时那一想到过年都要兴奋地睡不着觉的日子,怕是此生都再难寻回。

茫茫都市里,匆匆人海中,不可否认的是,如今我们的年味越来越淡。

图源微博:

康师傅饮品加康加年味

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是,现在有关年的仪式感或者说年俗,已经被太多人家忽略甚至忘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打发灶王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到了三十挂门神······”

曾经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今天还有多少人能记得?

也因此,在年味渐失的当下,综艺《加康加年味》的出现让人不由得眼前一亮。

短短四期节目,以四个“年味”相关的节令,四桌年意满满的美食,重塑传统节日仪式感,唤回我们每个人对年的记忆。

节目第一期,冬至。

冬至作为四时八令之一,是冬季的大节日,古代民间甚至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从冬至开始就算是进了九,天儿愈寒。这一天,也成了“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

在北方,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吃饺子,有民间戏言,说冬至这一天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

《加康加年味》第一期节目,便请来《奔跑吧》兄弟团齐聚“加康年味馆”,共同准备一桌冬至宴。

看到这我就知道,“南圆北饺”之争又要开始了。

固然北方冬至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来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可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在稍显温暖的南方,比起饺子软软糯糯的汤圆显然才更惹人爱。

更何况,冬至这一天全国各地又岂止只有饺子汤圆,从节目中我们便看到了太多的冬至美食。

潮汕人的冬至茧、安徽人的冬至面、成都人的羊肉汤、南昌人的热豆腐、湖南人的猫余、杭州人的年糕,江南地区的红豆糯米饭,闽南地区的姜母鸭······

包饺子的环节,杨颖甚至想做西兰花配巧克力馅饺子。

郑恺也不甘落后,打算用西瓜汁做“染色剂”包红皮饺子。

*则玩心大起,包了一枚“大蒜汤圆”,所有人都等着看到底谁会中奖,吃到*的秘制汤圆。

节目看到后面你会发现,其实不论是饺子、汤圆还是羊肉汤、年糕等等,大家齐聚一桌,热热闹闹,吃的不止是食物,更是这些美味中所蕴含着家的味道、团圆的味道。

节目第二期,腊八。

常言道“腊八腊八,冻掉下巴”,足可见腊八的寒冷。

不过又有民谣“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这一天的寒冷不仅不会让人们感到忧愁,反而因年的临近而让人充满热情。

金庸先生的小说《侠客行》中,赏善罚恶二使每隔十年都会踏足中原,邀请中原的武林高手在腊八节去侠客岛喝一碗腊八粥。

现实中,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也会有很多人熬腊八粥,除了各种米、豆之外,还有瓜子、核桃仁、葡萄干······诸多食材混合到一起,寓意丰收圆满。

《加康加年味》这一期则是请来了《天赐的声音》成员们,准备一桌丰盛的腊八传统美食,一行人边吃边聊,畅谈音乐初心。

席间聊起腊八粥,徐艺洋问大家腊八粥是甜的还是咸的,并表示自己家的腊八粥是咸的,里面会放豆腐干、腊肉、腊排骨·······

原来除了豆腐脑,腊八粥也能有南北甜咸之争。

腊八这天,很多人家里还会泡腊八蒜,把剥了皮的蒜放进醋里,找个密封的罐子封起来放到冷的地方,到了过年的时候蒜被泡得如同翡翠碧玉,辛辣味大都融进醋里,生吃起来酸脆爽口,色味双全。

在这一期《加康加年味》的一桌美食,我们便看到了用腊八蒜烧的*鱼。

另外,还有安徽人家的腊八豆腐,湖南伙伴的腊八豆蒸排骨,陕西关中一带的腊八面等等,个个都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

每一道用各色食材做成的丰盛腊八美食里,承载着的都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持久的向往。

节目第三期,小寒。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

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来临,在这一天人们要为自己的身体保暖、储备能量,来抵御严寒,所以自有民谚云“小寒养则一年康”。

这一期节目组请来了《听说很好吃》的成员们化身“好吃厨师团”,筹备一桌以小寒为主题的创意节气大餐。

看看几个人准备的菜,冬吃萝卜赛人参的萝卜炖鸡汤,客家人用姜焗的煎焗鸡,加了云南天麻子有着安神作用的羊肉汤,臭豆腐配上江浙地区臭苋菜梗的双臭······

神秘帮手之一的好吃厨师帅晓剑总结蛮到位,他认为中国人有个特点,就是好吃的东西一定是和家人一起分享,特别是过节的时候,讨个“口彩”。

看看中国的节气,很多都和吃有关,除了犒劳自己之外,还会给其中加很多好的寓意。

冬至吃形似元宝的饺子寓意财源滚滚,腊八喝食材多样的腊八粥寓意丰收美满,在最冷的时节小寒进补,“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包括节目第四期的小年主题,虽地域不同,但中国人总会在这一天吃特别的食物,比如晋西北的麻糖、山东鲁西的粘糕、广西的米饼,南宁人的年粽、瑶族的年猪等等。

每样节令食物里,都饱含着中国人对幸福安康的向往期盼。

《加康加年味》虽是一档美食综艺,但它更主要的意义在于用不同的节气、不同的节令美味,在年交之际唤回人们的年味记忆。

愿今年,年味更足一点,祝来年,生活更安康一些。

《加康加年味》带给观众的不止是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更带给观众思考,“加康加年味”究竟加的是什么?

加康,加的是祝愿。

自古“康”就对华夏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诗经》有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单缓慢易繁文节之音作,而民康乐”,《孔雀东南飞》里亦有“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我们的祖先用“康”字表达着对个体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千年传承,如今的我们也在用“康”表达着对彼此的祝愿。

康,是生活的安康、身体的健康、精神的康乐,同时也是社会的安定、*治的清明、物质的丰裕。

古人盼康,今人更盼康,因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就没有止境。

加康加康,再加康,也绝不会有人嫌多。

加年味,则加的是团圆期盼。

看完节目,我们会对年味有更深的理解,会明白年味不仅是仪式感、是年俗,更关键的是家人要在一起。

过年真正的意义不止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代表着中国人对家庭与亲情的珍惜和维系。

回家的车票再难买,也难以阻挡国人举家团圆的期盼。

儿行千里回家乡也好,父母动身与子女团聚也罢,哪怕是全家人一起出门旅游,只要过年一家人能齐聚一桌,那便够了。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我们看重年,难道看重不就是一年到头的全家齐聚?

当家人齐聚一桌,加满情谊,共盼安康,这便是最浓的年味。

眼看年就要来了,与家人齐聚一桌时,别忘了让满载康运的康师傅饮品为家人加康。

开康饮、接康运,让这份“康”陪伴所有中国人过大年。

我们举杯敬新年,一起加康加年味。

小贴士:

加康加年味!康师傅饮品“揭盖有好礼”、“扫码摇红包”等活动正在进行中,快去小程序“康师傅畅饮社”参与起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绝了,这才是过年该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