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一日三餐,稻米是绝对的主角,通常早晚吃稀饭,中午吃干饭。稀饭,在闽南方言中被称为“糜”。它又分有稠和稀两种,稠的称“洘头糜”,稀的称“泔糜仔”。闽南人对“糜”有着特殊嗜好,并发展出“番薯糜”和各式各样的“咸糜”和“甜糜”,如“芋糜”、“蚝仔糜”、“航仔鱼糜”、“鸭肉糜”、“绿豆糜”、“龙眼干糜”等等。
番薯糜
地瓜是闽南人日常饭菜的另一个主角。所谓“番薯半年粮”,旧时闽南人贫穷,人多地少,稻米不够吃,只好将地瓜掺进去,久而久之形成了各种地瓜为主的菜肴,如“番薯签糜”、烘番薯、番薯饼等。直至今天,闽南人的生活富裕了,可番薯依然没有离开饭桌,这不可不说是闽南人的“番薯情结”。
酱油水杂鱼
闽南人嗜鱼,沿海鱼种类众多,新鲜又营养,一日三餐总少不了鱼肉下饭。闽南家常食用的大众化鱼当属巴郎鱼(学名圆鲹)和赤棕仔鱼。所有海味中“蚝仔”(即海蛎)是闽南人最喜爱的,它既可以做成多种小吃,如蚝仔煎、蚝仔面线等,也可以做成小菜,如蚝仔咸(即加上盐、酱油和青葱煮成的),还可以做成配饭的汤,如蚝仔仁汤等。
古早味闽南乡宴
闽南人平日吃得节俭,但每逢过年过节或婚庆喜事及亲朋迎来送往,则总要大操大办,隆重对待。请客吃饭一般都要有12道菜,有的甚至18道菜,而且一定要“头尾甜”,即首尾各要有一道甜点,以示始终甜美。至于年节的食俗,又有不同的规矩。如除夕的围炉吃年夜饭习惯要一道火锅,并要事先炸好各式各样的海鲜、肉类,到时放入火锅同煮。又如清明习惯要吃润饼菜;年初九“天公生”,民间要用米、面蒸制龟、桃、圆来祭拜天公后食用;上元、冬至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立夏吃苋菜面;中秋节吃月饼、番薯、芋头。还有霜降、立冬要进补,有俗谚云“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如果不知道以上的这些吃的规矩,在闽南过节可容易被人笑话呢!
本文来源厝内网,图片摘自网络
推荐阅读:
冬日里最暖心的10道闽南美食
濒临消失的9种闽南民间老手艺
在这里,读懂闽南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