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陈琳)农业进公园会混搭出怎样的风景?5月12日,记者在温榆河公园看到,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用蔬菜“拼搭”出的色块已经成形,这也是北京首个探索“林田游”的郊野公园。据悉,位于通州台湖的两个郊野公园已进入下一批改造名单。
温榆河公园内种植的羽衣甘蓝。新京报记者陈琳摄
北京首次在郊野公园尝试“林田融合”,将开辟采摘区
从温榆河公园3号门进来,按照路标找到“东囿云稼”,就能看到在大片薰衣草旁开辟出来的菜地。分割成一块块的菜地被栅栏围着,里面高低错落种植着不同的蔬菜,有长得像油菜花一样的京水菜,紫色、绿色的羽衣甘蓝、形似菊花的茼蒿花等。
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作物科副科长王帅介绍,这是北京首次在郊野公园尝试林田融合模式,将郊野公园的林和蔬菜田结合起来,采用了大苗种植、即种即成景的方式,花期错峰、“菜花”常赏,既让游客欣赏到“蔬菜”的景观美,又避免了视觉疲劳,让游客能在不同时节看到不同的景致。
王帅介绍,目前种在公园的蔬菜,公园可内部消化,也可分批次采收对外销售。为了保证景观效果,游客不能采摘。他们也计划后期单独开辟一块农田,方便游客采摘。“像冬寒菜、甜菜、京水菜这些品种,可以反复采摘。”
公园内种植的京水菜和甜菜。新京报记者陈琳摄
一年分三期种植,7月-10月有苋菜、彩椒等
王帅说,温榆河公园里的蔬菜田,是结合北京城市农业项目开展的,推广站会定期派专家到公园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蔬菜会选择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品种,我们选择了几种耐冷凉的蔬菜在温榆河公园进行第一批次种植,这些蔬菜前期对外界的温度要求不高,在露地生产有比较好的效果。”
据介绍,“东囿云稼”今年大概分为三期种植,其中,第一期(4月到6月)和第三期(8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耐冷凉的蔬菜,第二期(6月到8月)是观赏型的果菜。
第一期种植的蔬菜有23个品种,包括京水菜、生菜、茼蒿等。长得像油菜花的京水菜,现在已经长到1米高,还有5月刚刚绽放的*色茼蒿花,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
工作人员介绍,7月-10月,游客还可以在这里看到紫苏、苋菜、彩椒等。
公园打造的农业景观。新京报记者陈琳摄
北京探索在闲置空间开展农业示范项目
温榆河公园是离市区比较近的郊野公园,在公园开辟蔬菜田,周边居民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农业,小朋友也有机会体验农耕文化。
农作物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已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北京城区的农田园逐渐增多,如海淀公园的稻田、蓝调庄园的市民农园、京城梨园的老北京菜园等。
北京也在摸索适宜市区闲置空间推广的农业模式。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围绕公园、社区、学校、办公场所等空间相继开展城市农业示范项目,后期将从品种适用性、成本投入等方面对以上模式进行评估,形成适宜市区不同空间的农业生产展示模式。
新京报记者陈琳
编辑白爽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