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这无字碑,不是写武则天,而是写汨罗江畔现代书法大家曾维纲先生。凡到过汨罗屈子词傍参观那座现代气势辉雄,其规格布局,书法家的档次不输名声显赫的西安碑林;屈原碑林之独特之处,全是在每一块碑上面全是全国各大书法名家题咏屈原所有的名词、金句……自建成三十多年来,前往碑林瞻仰,观赏者日日不息:奇怪的是作为汨罗有名的书法名家,又是执掌决定选择所有书家之重权人、把关者,曾维纲先生却不见一字。因汨罗书家不少,谁不想雕一幅字留在碑林人之字传、流芳千古?而先生为了保证碑林书家的质量,铁面无情地宣称:我曾维纲不上半个字!一听这铮铮誓言,众多书家无话可说了。屈原碑林之起因是四十年前省文联主席康濯与汨罗在长的书家聂毅老人的一席话语提议而起,汨罗几位老领导大力支持,成立了碑林办,一个精简而高效的班子,由时任汨罗人大主任森牵头,但*府无有经费拨给,要造一座偌大的碑林,钱从何处来?字自哪儿取?这时却有两位贤达挺身而出,原任文化局局长叶*四负责到长沙,岳阳各大企业化缘讨钱,曾维纲先生负责去京各地讨字,何凤雏先生负责工程。讨钱和工程其艰难按下不说,先讲先生进京讨字……
先生其实不是汨罗本土人,他大学毕业分在西安一高校任教,浪漫的先生为追一美女而至汨罗安家,七十年代,先生任文教局教研室主任,我到汨罗后,我妻也从郴州调到该单位工作,与先生同事故而结识先生,交谈中才知先生满腹诗书,一肚子才华。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诸多名著无一不晓。尤其对爱国诗人屈原不但十分尊敬而对屈学文化研究根甚深;时日一久,我与先生也成了文友,我读书不多,但凡碰到古僻字不认识的,便去虚心请教先生,他从不嘲笑于我,而是认真将这个字的多种读音与不同的涵意教我。我有时写作需要某历史资料佐证,打电话给先生,他马上亲自送来,但我知道一用完马上完壁归趙,这是先生不言的规矩;年,我老父九十四岁无疾而终,先生写了一幅挽联:
寿考九旬开四,历四代沦桑,享四朝彝乐,桑榆正晚,末许期颐悲四月;
儿孙一十有三,襟三春雨露,报三冬劬劳,泰岱忽倾圮,徒将菽水三茅。
文艺界朋友见联先生墨宝无不赞先生乃联坛高手、书界奇才。先生喜酒而性豪爽、重情谊,凡汨罗市内之朋友凡有乔迁之喜,便找我撰联时,知我与先生之谊,并同时要求先生墨宝及画家宪和先生之丹青相佩,凡我向先生索字,无论事务如何繁忙,有求必应;这次建造碑林,先生揽下讨字一职,因他本身是书法大家,知道首都书界大佬之字,千金难求,当先生去京前,特来找我,他说:你常去北京开会,听说朋友不少,能不能介绍一位帮我在京书法打开门路?我沉思一会告诉先生,《人民日报,海外版》有一大牌记者罗同松先生是我多年好友,于是写了一信交付先生。一个月后先生从北京满载而归:先生喜气洋洋地告我,你那位朋友真是太有感情啦!他看到你的信,二话没说马上利用他在报社的人脉找到在京的书界大佬舒同、沈鹏这些名家,虽然也费了不少唇舌,但由于为屈原碑林这一壮举,加上被先生这分情怀所感动,一律提笔挥毫慷慨赠之。他离京时去感谢罗同松先生,罗先生一笑:不用感激,下次叫甘征文到北京时,带两把冬苋菜就行。于是我以后凡去北京总得从汨罗带两捆冬苋菜给罗先生,以报他对碑林支持之心。历时三载,沤心历血,经过几位的协力同心,终奇迹般地将一座占地数十亩,蔚为壮观的屈子碑林巍然讫立在玉笥山头,屈子祠旁,碑林建成后,先生将所收集的名家墨宝汇成一册,但必得有人作序,当时有许多文人骚士争而为之,其中尚有当时一任上的省长也自告奋勇愿承担此任。先生天生傲骨,他对我说,屈子乃世界文化名人,这些墨宝将流传千古、传诸后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作序的,必得找一全國文艺界公认的名人前辈方可。我说:那只有鲁、郭、茅、巴、老、曹。他说:对!去找曹禺先生写。曹禺先生当年到汨罗谒拜过诗宗屈子,与你又有交往,这个任务必得你去完成。先生命我,我不敢推辞,马上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给曹禺老,又到省文联托老友省文联秘书长姜友石先生特地劳请他出马,姜秘书长本是北京人,而为人很好,何况事关屈子碑林之事,立马赶到北京,时任全国文联主医院住院,当看到我的请求信后,马上由夫人李玉茹扶起,欣然命笔……
先生俄文甚好,花了两年用中文翻译了一部俄国作家的长篇小说《死灵*》寄到某出版社,不久,先生找到我,气愤地说,那位责任编辑提出出版可以,得在署名上加他一个名字,你说该怎么办?我说,好办!两个字,不出!!!先生一笑释怀。
先生八十有四,不可谓不高寿,而今仙逝矣!而屈原碑林,先生尽心尽力而为之,虽无一字尽得风流!碑林者,乃先生之无字之碑也!先生永远是汨罗人心中一块无字丰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