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草药之铁苋菜
TUhjnbcbe - 2022/6/3 14:16:00

别名:人苋、血见愁、海蚌含珠、撮斗装珍珠、叶里含珠、野麻草。

药材基源: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铁苋菜以全草入药。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茎直立,分枝,被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5cm;叶片卵状菱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7.5cm,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基出脉3条,边缘有钝齿,两面均粗糙无毛。穗状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同株;通常雄花序极短,长2-10mm,生于极小苞片内;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苞片展开时肾形,长1-2cm,合时如蚌,边缘有钝锯齿,基部心形;花萼四裂;无花瓣;雄蕊7-8枚;雌花3-5朵;子房被疏柔毛,3-4室;花柱羽状分裂至基部。蒴果小,三角状半圆形,被粗毛;种子卵形,长约2mm,灰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沟边、路旁、田野。

资源分布:分布几乎遍于全国,长江流域尤多。

采制:5-7月间采收,除去泥土,晒干或鲜用。

栽培: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强,高山和平坝的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

性状鉴别:全草长20~40㎝,茎细,单一或分枝,棕绿色,有纵条纹,具灰白色细柔毛。单叶互生,具柄;叶片膜质,卵形或卵状菱形或近椭圆形,长2.5~5.5㎝,宽1.2~3㎝,先端稍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棕绿色,两面略粗糙,均有白色细柔毛。花序自叶腋抽出,单性,无花瓣;苞片呈三角状肾形。蒴果小,三角状半圆形,直径3~4㎝,表面淡褐色,被粗毛。气微,味苦、涩。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2.平喘作用。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晒干。

性味:苦、涩,凉。

①《草木便方》:"辛。"

②《福建民间草药》:"微苦涩,平。"

③《广西中药志》:"味淡涩,性平。"

④《河北中药手册》:"性凉,微甘苦。"

归经:归心,肺经。

《泉州本草》:"入心,肺,大、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消积,止痢,止血。用于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小儿疳积,肝炎,疟疾,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外用治痈疖疮疡,外伤出血,湿疹,皮炎,*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水煎洗或捣敷。

注意:《泉州本草》:"孕妇忌用,老弱气虚者少用。"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为刀创要药。

2.《草木便方》:止泻痢,治虚热,牙痛腮肿,二便热结。

3.《天宝本草》:利水通淋,走小肠。红痢用酒下,白痢煎茶下。

4.《四川中药志》:清热,利二便。治腹泻,痢疾腹痛及食积饱胀。

5.《本草推陈》:止血。适用于吐血、下血,刀疮,跌打伤等。

6.《中国药植图鉴》:鲜草捣烂涂,治皮肤病;煎服,镇咳,治肺病

配伍:

1.吐血,衄血,便血:配地榆、甘草等。

2.子宫出血:配仙鹤草、益母草等。

3.肠炎,菌痢:配地锦草、地愉,或配马齿苋。

4.创伤出血:鲜品捣烂外敷。

附方:

①治痢疾坠胀:铁苋、辰砂草、过路*。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咳嗽气喘:铁苋干品一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皮炎,湿疹:铁苋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阿米巴痢疾:鲜铁苋菜根、鲜凤尾草根各一两,腹痛加鲜南瓜藤卷须五钱。水煎浓什,早晚空腹服。

⑤治外伤出血:鲜铁苋菜适量,白糖少许。捣烂外敷。

⑥治蛇咬伤:铁苋菜、半边莲、大青叶各一两。水煎服。(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⑦治跌打创伤:血见愁六钱至-两。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⑧治小儿疳积:鲜铁苋菜一至二两,和猪肝煎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⑨治小儿腹胀,睾丸肿大:铁苋菜鲜品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子宫出血:铁苋菜鲜品一至二两。捣汁服或水煎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⑾治乳汁不足:铁苋菜鲜晶五钱至一两,或干品二至三钱。煎水,煮鱼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⑿治丹疹,湿疹:灯盏窝捣绒,取汁外擦。(《贵州草药》)

⒀治哮喘或咳血:灯盏窝二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⒁治附骨疽瘘管:铁苋菜干品二至三两,勾儿茶干根茎二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草药之铁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