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初夏话苋菜
TUhjnbcbe - 2022/3/14 22:09:00

初夏话苋菜

徐金星

故乡的人们夏天做汤,习惯放点苋菜,特别是做面筋汤,几乎家家都放。放了它,面筋汤米白,苋菜或*绿或紫红,鸡蛋花金*,汤既美观,又格外鲜,撩人胃口。

苋菜在我们那里叫苋苋菜,分两种:一种是人苋,另一种是马齿苋。人苋即普通的苋菜,丛生,鸡扑噜棵,叶儿团团的,像油撇子,因之又叫油撇子苋菜。

油撇子,铁皮焊制,铜钱般大。油撇子苋菜,有的*绿,有的紫红,但它们除去颜色不同,其他都一样。春天,苋菜多出现在村庄周围,大田里也有,但被庄稼盖着,不被人注意。况且大人锄地,孩子割草,常常被锄掉,很少能长起来。我家菜园里每年都出一些,父亲根据家里需要留下几棵。到了初夏,掐去头,剩下的叶片和根部都发出杈来,不几天就又长起来了。再掐再长,越掐越旺。慢慢地,到盛夏就长大了。有的一颗竟像鸡笼般大,一棵就够一家人做汤用的了。我家人口多,像这样大的苋苋菜年年也只留两三棵。有人喜欢紫色的,也有人喜欢*绿色的。我却觉得紫红色的暗淡,在碧绿色的田野里不醒目,烧汤时又染色,不如*绿色的鲜亮、可爱。

苋菜多是野生,也有家种的,农贸市场上很早就有卖。我岳父是菜农,菜园里年年种两三畦苋苋菜,收麦前后割了卖,让它再发。到了伏天,就拔了改种白菜。

在城里,苋苋菜不光做汤用,也和其他菜在一起炒了吃。移居北京后,到了夏天,女儿也常常买回来炒着吃。

进入伏天,天气炎热,太阳晒得人皮疼,这时苋苋菜枝繁叶茂,棵长得很大了,挑选鲜嫩的掐下来,放在箔上暴晒。等晒得蔫巴想卷边时,再拢起来用手掌在箔上搓揉。搓揉到它们欲向外渗汁水时(这样晒干了他们不断不碎,易保存),接着摊开继续晒。等到晒干透了,用湿高粱叶子包上挂在屋檐下,这样不霉烂,虫子也不蛀。经过秋冬,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蒸角子,像过年吃饺子一样。主妇们先把干苋菜放在水里泡,在锅里煮,捞出来拧去水,剁碎与*豆扁子、粉条等做成角子馅,再和面擀皮包。角子是我们那里的叫法,形状像饺子,比饺子大好多倍,实际上就是大包子。干苋菜做的角子,味道极好,在各种馅的角子中属于上乘,所以很多人都在前一年大伏天里就冒着炎热采晒,提前做准备。

马齿苋高大,棵像芝麻那么高,比芝麻粗壮,发杈,杈子斜着向上长,不像人苋像四边平伸。它的叶片大而且长,一个有人苋的两三个大,也可以食用,但我们这里的人都不大吃它。马齿苋野生的比较少。每年栽红芋时,我父亲都在地埫沟里种上一点,任它生长,开花结种。等种子成熟了,割下棵来运到场里晒干收种子。种子很小,黑亮黑亮的,放在热锅里炒,很快就能炸成雪白的花儿。每年春节,我家都炸很多苋菜花儿,用来叠麦芽糖。苋菜花儿叠的麦芽糖,金*雪白,很漂亮也很好吃,没有什么糖可以相比的,香味仅仅次于花生糖和芝麻糖。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吃。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从南方输入了菜籽饼,跟进来一些南方的野草,其中就有一种苋菜。这种苋菜介于人苋与马齿苋之间,有*绿的也有紫红的,枝干高大,五股六衩,枝干斜着生长,叶片上有毛,枝干上有尖刺。人们并不接受它,见了就拔掉。然而,它的生命力极强,偶尔剩下一棵,就长得特别高大,把周围的庄稼都压了下去。但是,它确实是苋菜。根除不了,年年田野里都剩下一棵两棵的。

米虫的慢生活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夏话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