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立夏无锡风俗
TUhjnbcbe - 2022/3/6 19:47:00

披着绿纱

从春天阑珊处走来

曳着江南风

藤蔓努力向上攀爬

展示修长的芳华

立夏撩拨着

成长的季节

到处是青草闪光

阵阵暖流起舞翩翩

夜晚变得湿润

空气在旷野神秘闪动

呼唤着麦苗拔节抽穗

太阳到达*经45度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是仅次于清明的节日,“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立夏分三候:

一候蝼蝈鸣。蝼蝈就是蝼蛄,它是一种杂食性的害虫,常常在夏天的夜间、清晨活动在田地间。它们常常藏在地表之下,偷食农民播种的种子和农作物的根部,是破坏庄稼的坏分子,因为擅长挖掘、趴土所以民间也称它们为“土狗子”。它为害农作物,但有药用价值。

初夏时麦子刚刚抽芒,正长得精神,稻谷也正是播种的好时候,于是农民们忙碌于田间地头,难免就需常常碰到这些“土狗”们。在年复一年的循环里,人们发现,原来每年的立夏他们都活跃在农田野外中鸣叫不止,因此把立夏的一候定为了“蝼蝈鸣”。

二候蚯蚓出。蚯蚓,是一种陆栖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平原、水泽地、山丘等地带,又称作“地龙”、“土龙”、“曲蟮”、“坚蚕”等。在三皇之一——神农氏所作的《神农本草经》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中,都将“蚯蚓”视为上品的中药材,认为“地龙”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

蚯蚓上食泥土,下饮*泉,所以,五行性寒,能够治疗各种热疾,治疗疟疾而通经络,解除蜘蛛*。在古籍《历解》一书称,蚯蚓,阴天屈着身体,见到太阳则伸开身体。(蚯蚓,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三候王瓜生。

王瓜又称作土瓜、老鸦瓜、野甜瓜、公公须等。王瓜是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跟作为蔬菜食用的*瓜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生于山坡疏林中或灌丛等处,果实、种子、根均可供药用。

李时珍说:王瓜,三月生苗,其蔓多须,嫩时可茹。其叶圆如马而有尖,面青背淡,涩而不光,六七月开5出小*花成簇,结子累累,熟时有红*二色,皮亦粗涩。根不似葛,但像栝楼根这么小的,澄粉甚白腻,须深掘二三尺,才得正根。江西人栽之沃土,取根作蔬香,味道像山药。

立夏三候描述了初夏的物候景象: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古人围绕立夏而作的诗文无数,印象最深的是宋代陆游所写的三首立夏诗。

其一是立夏前的诗:“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立夏前二日作》)诗人把伤春与惜春的思绪表现得细致见微、入木三分。

其二是立夏当日的诗:“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立夏》)一到立夏日,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这首诗意境清新,构思精巧,描写了初夏生机勃勃、万物成长的景象。读来幽静典雅,宛如一幅精美绝伦的立夏风物图画。

其三是立夏后的诗:“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懒斗旗枪。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他在立夏已十余日,还不忘告诉人们,山里人的夏天多么诗情画意:观蚕事,试茶艺,别有情致。品晚笋,坐梧桐,清凉自在。山里人的夏天,意境优美,明白如话。

过去江南一带有立夏煮茶叶蛋的风俗,将新茶叶浸入水中与鸡蛋同煮,以不破裂为佳。民间的说法是“立夏吃只蛋,石板会踏烂。”所谓踏烂石板,指强壮有力。又说,“立夏吃只蛋,力气大一万。”“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于是,立夏这一天,家家煮蛋,人人吃蛋,确保夏天身体健康。而且立夏那天不能坐门槛,说是这天坐门槛,特别是小孩坐了,夏天会疲倦多病,一年都精神萎靡不振。但如果不小心坐了,就必须坐满七条门槛才可破解。

小孩还有“挂蛋”的习俗,在立夏这天,父母将煮熟后蛋壳完好、无裂缝的鸡蛋装在事先编织好的丝网小袋里,挂在小孩胸前,说是可以避免“疰夏”。所谓疰夏,是说立夏之后,人容易感觉身体不适,食欲不振,出现神倦身瘦等症状,小孩胸前挂个蛋就可以避免。这天,孩子们还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小孩斗蛋、吃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旧时立夏这天,还盛行称人的习俗。村民在堂屋桁条上拴上一根粗大的棕绳,棕绳的下端挂好称谷子的大秤,男女老少大家都要称称重量。民间认为平时称人,称一称要瘦三斤,只有到立夏这天称才吉利。古时候,肥瘦是身体好坏的标志,大家都希望体重逐年增加。因此,称人时,负责看秤报体重的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称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传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据说这个称人的风俗源于三国时期。刘备死后,孔明将其子阿斗交给赵子龙送往吴国,拜托其后妈,就是已回娘家的孙夫人抚养。那天刚好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云的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增加多少体重,并寄信告诉孔明。

不过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传说,如蜀地就流传司马炎俘获阿斗后,曾被孔明七擒七纵而心服的南蛮王孟获,在立夏那天带兵到晋都检查阿斗是否受了虐待。晋武帝不光平时不敢怠慢,立夏这天中饭更是让阿斗饱食一顿糯米饭,外加煮豌豆。孟获一称,每年总要长几斤。

古时人们习惯认为增加体重就是“发福”,减少体重则是“消肉”。清代虞景璜在《庐江竹枝词》里写道:“果存樱桃笋作羹,年年届节把身称。阿侬多吃豇豆饭,比较前年重也轻?”记录的就是这种习俗。

立夏时节,时值乾卦,天气转暖温度升高,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同时雨水增多。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因此,夏季养生要以“养心”为主。

在饮食上,养心补心,除了多吃清淡食物,还应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养心安神,如小枣、莲子、百合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早晚餐时喝粥和汤类对身体也大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可健脾祛湿,补养身体。常吃坚果也能够有效强心护心。如常吃干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坚果,都有助于保护心脏。

无锡地区有“立夏见三鲜”的风俗,在这天人们要吃自酿的糯米酒或酒酿,品尝时鲜。所谓“三鲜”,覆盖了水中游的、地上长的、树上结的。三鲜又可以分蔬三鲜、果三鲜和水三鲜,也可分为地三鲜、树三鲜、河三鲜。蔬三鲜为苋菜、蚕豆、蒜苗,果三鲜为枇杷、樱桃、杏子,另有把梅子、杏子、樱桃或梅子、樱桃、香椿头称为果三鲜或树三鲜的。水三鲜为海蛳、河豚、鲥鱼,或者为鲥鱼、鲳鱼、*鱼,鲥鱼、银鱼、子鲚鱼等。

不过旧时立夏,无锡老百姓饭桌上最常见的,主要还是苋菜、蚕豆、蒜苗这三样蔬三鲜,它们是立夏日餐桌上必备的菜肴。而水三鲜和果三鲜一般只需选择其中的一、二种,稍为买上一点品尝一下,因为像树上的、河里的时鲜实在太贵了,普通百姓是无钱购买的。穷困人家还有在立夏日吃专门腌制的霉豆腐的习惯,祈求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再倒霉。

立夏时节,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的年景基本定局,所以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立夏前后也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初夏的太阳,催促着万物茁壮成长。

立夏时节也意味着雨水开始明显增多、强度增加。特别是雷阵雨说来就来,事先都不打招呼,老百姓有句顺口溜,“太阳刚刚照,黑云就赛跑,笃(淋)个落汤鸡,路上呒拨(没有)人笑”,生动地描写了江南地区进入立夏后的日常生活情景。

日子没过多久,春就变成了夏,又一个季节走来了,丟下一大片花香浓抹光阴,也丟下一长串春风席卷年轮。大热天就在眼前了。

(本文系文化学者乐道也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配图素材来自网络及历史典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作者简介:乐道也,本名程勉中,文化学者,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

《无锡闲话》记述无锡历史文化

以文会友,欢迎交流、赐稿

联系邮箱:wuxixhua

.
1
查看完整版本: 立夏无锡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