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乌镇,互联网时代
近几年,乌镇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因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此召开,而且被确定为永久会址。互联网时代,多种信息聚集交汇,乌镇,还是从前那个乌镇吗?带着诸多疑问和好奇,我来到这里。
乌镇,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距杭州、苏州均为60公里,距上海公里,紧邻京杭大运河,境内属太湖流域水系,河流纵横交织,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
说来难以置信,多年前,乌镇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了。春秋时代,这里是吴越边境,吴国屯重兵在此防御越国,史称“乌戍”。从唐代咸通十三年建镇时算起,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借助水运的便利,乌镇从宋代开始,逐渐发展为江南贸易重镇,明清时期,其规模和繁华已超过郡县,明代嘉靖时期《乌青镇志》记载:“财赋所出甲于一郡”。乌镇古民居常涂抹黑色漆料,以长久保护墙面,而黑色在这一带称“乌”,乌镇名称大约由此而得。
域内三条市河,形成十字形的构架,将乌镇分割为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古时候,各区域设置栅栏以防匪盗,因此得名东栅、西栅、南栅、北栅。目前,已开发出东栅和西栅两个旅游景区。跟着GPS导航,我先到了西栅南门,管理人员告诉我,东栅的几个主要场馆,下午5点关门,可先去那边观光,有免费班车往来接送。还没进入景区,就感受到便利的服务,我的游兴陡然大增。
西栅和东栅相距1.5公里,班车沿“子夜路”横穿镇内。隔窗外看,楼房林立,商铺云集,俨然一座现代化的城镇。其实,乌镇旅游业的兴起,要晚于附近的周庄、西塘等古镇。直到年,乌镇人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古镇的价值,开始着手保护性开发,“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他们收集旧料,修补老屋残缺,陈年门窗修整后,按古法用桐油刷漆,水泥路全部恢复为青石板路,所有的管线铺设地下,古镇重新焕发了新时代生机。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所以选在这里举办,正是基于乌镇独特的地理优势,悠久的中华传统文明,周边互联网经济的辐射,类似世界经济论坛举办地瑞士小镇达沃斯,千年古镇一跃置于信息时代的前沿。
东栅面积稍小,由东栅老街、观前街、河边水阁、廊棚等组成。一条几百米长的市河,河道两旁的老建筑,多为人文景观,主要有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立志书院、文昌阁、修真观古戏台、江南百床馆、余榴梁钱币馆、汇源典当等。茅盾故居当然是我首选,因为那部《子夜》早已印在心里,问明白方位,便一路径直寻过去。
茅盾故居,坐落狭长的观前街上,现辟为茅盾纪念馆。隔街是文昌阁,建在河埠之上,旧时读书人前来,小船就泊在阁下的河埠边。从阁下门洞过来,就是茅盾故居正门。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平米,两层木结构楼房,为四开间两进结构。进门处是茅盾的半身铜像,卧室、书房、餐厅等,里面的家具及布置,仍然保持他当年居住时的面貌。其它的房间里,陈列有茅盾的多件遗物,近千册书籍和大量图片,以人生之路和文学之路为主线,展示了茅盾先生的一生。据说,茅盾的祖居在乌镇乡下,此处房屋是他用《子夜》稿费所建造的。旁边的立志书院,创建于清代同治四年,光绪二十八年改为国民初等男学。至年,茅盾曾在此就读。如今,书院作为茅盾故居一部分,用于文物陈列展室。
“林家铺子”也在观前街上,与茅盾故居斜对面。街道狭窄,牌匾悬挂店门之上,需到近前抬头才能看见。如今,店内外仍然古色古香,为旅游商品的专营店,我探身往里望,商品琳琅满目,不见谢添的影子。电影《林家铺子》中的林老板,那个谨慎而精明的小商人,让谢添饰演得惟妙惟肖,堪称中国电影史的经典之一。
茅盾故居的西侧,一座建于明代的古戏台,清代乾隆十四年重修,是隔街对面的修真观附属建筑。这条街所以称观前街,我猜测,一定是因为在修真观的前面,而其观则不可小觑,它与苏州的玄妙观、濮院翔云合称为江南三大道观。修真观共设三进,一进为山门,二进是东岳大殿,三进为玉皇阁。山门的上方,悬挂一巨大算盘,下方一副对联:“人有千算,天则一算”,颇有警世味道。相比之下,古戏台更有特色,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梁柱间为精致的木雕,庄重中透着秀逸。戏台为两层,下层后面直通河埠,便于演员和道具等船运。据说在年,这里曾上演过《放下你的鞭子》那出著名的活报剧。
沿路往回走,应家桥和南花桥之间,是汇源当铺,两层的楼房,五开间的门面。《乌青镇志》记载,当年的乌镇,典当行最多时有13家,太平天国前还有7家,到了年,只有汇源当铺勉强维持,生意日趋愈下,不久即关门停业了。今天的此地,仍然是当年汇源当铺的原位置。
没走多远,路旁又是一家博物馆:“江南百床馆”,由原来的“赵家厅”改造而成,展出江南地区的各类旧式木床,是全国唯一的此类物件展馆。里面摆放的数十张古床,大部分为清朝和近代时期,从富贵人家到平民百姓,式样各异,奢华俭朴,工艺繁简不一。仔细观赏,我发现还有几张明代古床,风格简捷,精雕细刻,尽显那个时代独特的艺术魅力。
利用原有的资源,经过发掘整理,成为展示民间传统习俗的窗口,是乌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的一大特点。比如“江南民俗馆”,老屋原主人金氏,是当年的一方富甲,今天这里开辟出几个展厅,利用实物、蜡像、图片等,让当代人了解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百余年前的民间生活,包括有衣俗厅、节俗厅、婚俗厅、寿俗厅等,趣味性十足,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还有徐家当年的豪宅,经过修缮改造,摇身一变,成为“江南木雕陈列馆”。你迈步进去,先是被4米长的雕花大梁所吸引,上面樟木雕刻工艺,为“郭子仪祝寿”场面,人物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而门楣窗棂等处的木雕,花鸟禽兽,图案多样,圆雕、平雕、透雕等,技艺出神入化。正室和偏屋里,还陈列了大量的古代木雕精品器件,极有观赏性,细细品味,从而可饱尝中华民族精湛的木雕文化。
而“余榴梁钱币馆”的主人,更是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钱币收藏大家。他除著有十几部钱币学术专著外,收藏了多国家和地区的历代钱币2余种,上起夏商、下至现代,绵延三十个世纪,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品种之全,在全国首屈一指。目前,这间青瓦老屋里,分批展出他的收藏精品。钱币是历史书籍,俯下身来,静静品鉴,才能领略浩瀚的钱币世界,时间有限,我只能走马观花,概括了解一二。
沿河街道,青石板路面,有的地段用黑瓦覆盖,形成半封闭的廊棚,在日烈雨频的江南,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更是中国古镇独有的一举多能的建筑元素。
回到西栅景区,已是下午时分。西栅毗邻京杭大运河,由12座小岛所组成,河道总长度达多米,70多座古桥纵横交错,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河与桥的密度堪为中国古镇之最,是乌镇的精华所在,称得上最经典的江南水乡景色。相比东栅,西栅发展得稍晚,面积是东栅的三倍,开发理念也更为现代,打造成集休闲、观光、度假、商务为一体的历史街区。西栅大街,一条1.8公里长的老街,宽3至5米,贯穿西栅的东西,是游览的主干道。由于紧临西市河,水系交错,整条大街由多座小桥相连,又由一条条巷弄向四下延伸。据说,年,这条大街曾改为立新街,年又恢复为西栅大街。
担心迷失方向,我没敢离开西栅大街,由东向西前行。沿街两侧,几乎全是清末民初的建筑,多为两层的民居,有的开设为店铺,呈下店上宅的格局。不同于其它古镇的商街,这里的商铺匾额装饰等,很少披红挂彩,素颜素面,简洁雅致,完全是原始的水乡市集风貌。临水的房屋,更是精巧宜人,木板为壁,粉墙黛瓦。为了利用空间,有的人家将阳台悬于河上,下面用圆木或石柱打入河中,形成情调优雅的“水阁”,上面支起阳伞,摆放桌椅,成为西栅一道秀丽别致的风景线。如能小住几日,我倒愿意选择这类民宿,傍晚时分,闲坐水阁之上,品茶观霞,“偷得浮生半日闲”。
说到住宿,西栅服务业的管理水平,不能不让人佩服。我虽然没打算住下,却也注意观察了,这里的酒店或是民宿,外观没有特别之处,与古建筑风格一致,内部却是现代配置,空调、直饮水、宽带网络、卫星电视等,一应俱全。还有特别之处,就是统一管理:所有酒店和客栈,一律不许单独接客,全由管理中心负责,设置总接待台,统一安排,统一收费,统一经营。这种统一的服务方式,给客人带来了方便,人们不用挨家去问,需要什么标准的客房,到了总台一目了然。可以说,这应该是“互联网+”的功效,规范有序,有条不紊。沿街还有商务会馆、养生馆、酒吧等,这些高档休闲娱乐场所,能够开设在一个古镇里,说明有这种消费需求,完全是市场行为驱使。
漫步西栅大街,古朴又不失繁华,千年古镇?现代都市?我恍惚在这万花筒般的世界里。
西栅的桥更有特色。街路遇水搭桥,可谓百步一桥,所以,桥不但数量多,建造年代不同,风格也各异,有单孔拱桥、三孔拱桥、折桥、平桥、双桥等等,加之桥上站满拍照的人,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放眼四下,水街相依、桥屋相连、家家面水、户户枕河,江南水乡的气韵淋漓尽致。走到仁济桥边,我停下了脚步,这里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仁济桥为半圆单孔石桥,始建年代无记载,明代正德年间改建,以后几经损毁,清代同治年间复建。旧时桥下修有水栅,白天开启,晚上关闭,以防盗贼晚上进镇。桥面的西侧,有方形望柱和护栏,南北桥堍各有26级台阶。仁济桥的绝妙之处,是与通济桥相互成曲尺形,连通隔河三岸直角相连,不管你站在哪座桥边,都能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景象别致,故有“桥里桥”之称。
西栅的古迹,首先要数昭明书院。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的昭明太子萧统,随老师沈约来此读书,并建有一座书馆,后来,书馆塌毁,只残存遗迹。现在书院为复建,正门入口立有一座石牌坊,高3.75米,面3.8米,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上面刻着“六朝遗胜”,龙凤板书有“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据说“文革”时期,被有心人涂上石灰才得以幸存。石牌后面是开阔的庭园,园前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绿荫匝地。历史上,梁朝仅存55年,萧统的父皇在位48年,他只活了31年,比父亲还早死18年。萧统短暂的一生,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本诗歌散文选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和《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等,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
西市河南岸的“亦昌冶坊”,是明代嘉靖年间开设的铁匠坊,以铸造生铁锅著称。明清时期,依靠京杭大运河,生意特别兴旺,还被朝廷定为“膳具”的“官家治坊”。我也随着人流进去参观,院子正中,摆放一口巨大的铁锅,直径约5米,号称“天下第一锅”。据说是清代同治五年时,为庆祝成为“朝廷贡锅”周年,主人为展示冶炼技术而铸造的。
乌镇的邮*历史悠久。元代正式有了马驿和水驿之分后,乌镇便设立了水驿,驿站内有固定的船只,负责传递公文。令人惊奇的是,西市河畔仍然有座老邮局,更令人惊奇的是,从清代光绪年间开办,至今仍在正常营业。我走到近前,看到门旁挂着“乌镇西栅邮*代办分局”牌匾,游人可以进去,买张明信片,盖上乌镇的邮戳,寄给远方的亲友,只是不知能否收到。
西栅还有座园林,规模很大,占地2万平方米,名为灵水居,明代崇祯初年始建,目前是按原样修复的。茅盾纪念堂和陵园在园林东侧,园内明媚秀丽、曲折幽深,坐落着王会悟、孔令境、沈泽民纪念馆。我对他们略知一二,其中的王会悟,曾为“中共一大”做出过贡献。乌镇人义气,没忘给这几位家乡名人开设了纪念馆。
路过“草本染色作坊”,也是游客体验式场所。晒布场用青砖铺就,立着许多木杆和阶梯式晒布架,上面晾晒各色印花布,看了介绍得知,染制的颜料,都是从当地草木原料中提取的,如蓝色印花布,是用蓝草为原浆色彩,还有从茶叶、桑树皮、乌桕树叶等提取的。
对了,西栅还建有“木心美术馆”,由他的学生、画家陈丹青担任馆长。木心当然也是乌镇人,在他去世的前一年,曾看了建馆设计方案,喃喃说道:“风啊、水啊、一顶桥”。如今,这座修长而极简的建筑,跨越元宝湖水面,与水中倒影相伴随,回应了木心先生高度概括的心语,也成为西栅宁静而清俊的另类风景线。遗憾的是,我来到美术馆前,已经到了闭馆时间。落日*昏映衬下,望着这座由贝聿铭弟子设计的建筑,我想起木心的那首《从前慢》: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沿着西市河南岸,回到景区出口处,是西栅的水上集市,也称“水市口”。这里的水域宽阔,被一条木栈桥一分为二,沿河两岸的水阁里,茶馆、瓜果摊、鸡鸭鱼肉铺、小吃店等,鳞次栉比,热闹非凡。
以我所见所闻,江南六大古镇,乌镇最惹人喜爱。因为互联网的魅力,人们蜂拥而来,来了,却发现,它依然古朴如初,仿佛回到梦里老家。世代传承的老屋,看不出任何修饰,似乎几百年都未曾改变,人们居住其间,享受现代社会带来的富足和便利。原以为,乌镇早已“现代”了,其实,它倔强地坚守着小桥流水的原始味道,完全超出你的想象。
再多说一句,乌镇的修旧如旧、传统文化挖掘、控制过度商业化、管理运作模式等,已成为全国古镇保护性开发的成功典范,据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乌镇模式”。
《古村行旅记》(一)》》》
《古村行旅记》(二)》》》
《古村行旅记》(三)》》》
《古村行旅记》(四)》》》
《古村行旅记》(五)》》》
《古村行旅记》(六)》》》
《古村行旅记》(七)》》》
《古村行旅记》(八)》》》
《古村行旅记》(九)》》》
《古村行旅记》(十)》》》
《古村行旅记》(十一)》》》
《古村行旅记》(十二)》》》
《古村行旅记》(十三)》》》
《古村行旅记》(十四)》》》
《古村行旅记》(十五)》》》
《古村行旅记》(十六)》》》
《古村行旅记》(十七)》》》
《古村行旅记》(十八)》》》
《古村行旅记》(十九)》》》
《古村行旅记》(二十)》》》
《古村行旅记》(二十一)》》》
《古村行旅记》(二十二)》》》
《古村行旅记》(二十三)》》》
《古村行旅记》(二十四)》》》
《古村行旅记》(二十五)》》》
《古村行旅记》(二十六)》》》
《古村行旅记》(二十七)》》》
《古村行旅记》(二十八)》》》
《古村行旅记》(二十九)》》》
《古村行旅记》(三十)》》》
《古村行旅记》(三十一)》》》
《古村行旅记》(三十二)》》》
《古村行旅记》(三十三)》》》
《古村行旅记》(三十四)》》》
《古村行旅记》(三十五)》》》
《古村行旅记》(三十六)》》》
《古村行旅记》(三十七)》》》
《古村行旅记》(三十八)》》》
《古村行旅记》(三十九)》》》
《古村行旅记》(四十)》》》
《古村行旅记》(四十一)》》》
《古村行旅记》(四十二)》》》
《古村行旅记》(四十三)》》》
《古村行旅记》(四十四)》》》
《古村行旅记》(四十五)》》》
《古村行旅记》(四十六)》》》
《古村行旅记》(四十七)》》》
《古村行旅记》(四十八)》》》
《古村行旅记》(四十九)》》》
《古村行旅记》(五十)》》》
《古村行旅记》(五十一)》》》
《古村行旅记》(五十二)》》》
《古村行旅记》(五十三)》》》
《古村行旅记》(五十四)》》》
《古村行旅记》(五十五)》》》
《古村行旅记》(五十六)》》》
《古村行旅记》(五十七)》》》
《古村行旅记》(五十八)》》》
《古村行旅记》(五十九)》》》
《古村行旅记》(六十)》》》
《古村行旅记》(六十一)》》》
《古村行旅记》(六十二)》》》
《古村行旅记》(六十三)》》》
《古村行旅记》(六十四)》》》
《古村行旅记》(六十五)》》》
《古村行旅记》(六十六)》》》
《古村行旅记》(六十七)》》》
《古村行旅记》(六十八)》》》
《古村行旅记》(六十九)》》》
《古村行旅记》(七十》》》
《古村行旅记》(七十一》》》
《古村行旅记》(七十二》》》
《古村行旅记》(七十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