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关于老一辈泸州人,另类的美食回忆,一
TUhjnbcbe - 2025/8/5 1:14:00
公益中科 https://m.39.net/pf/a_4892467.html

沽酒客常常在想,今天我们有那么好的条件拍和写,探讨各种美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任何一个时代,民以食为天都是一种根本。我们拒绝死吃憨涨和各种猎奇,但是我们对追求食物带来的愉悦有一种莫名的执着。

今天好多人对泸州的美食停留在表面和肤浅,甚至觉得老一辈人都是没有见过世面,懂不起什么是美味。关于什么是美味,确实很难下定义,拿我们八零后来讲,要说吃不饱饭的情况,基本没有了。

而我们的前辈,远的不说,就从40后到60后,他们经过了一段让人不想回忆的饥饿岁月,如今讲起来都是笑话,这一段不应该遗忘的历史,虽然心酸,却值得给各位分享。

老一辈的人看到当是一种回忆,我们年轻一辈在不可思议中去珍惜今天的生活吧。

沽酒客觉得在咱们中国,吃了吗?比外国人的Holle,更具备人文关怀。不要以为中国人都是饿死鬼投胎,一天到晚都想着吃,打招呼也是如此。今天人习惯用“你好”,虽然礼貌但是不贴心。因为少了我们的传统特征。“你好”这个词总有一种“虚伪”的感觉,不实际。怎么才算好?我们的老祖宗告诉大家,吃饱穿暖就是好。

所以,你就不要意外,以前国人打招呼爱用吃了吗?来相互问候。

吃,不管是大家还是小家都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事情。古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君主是否称职,其实就是老百姓是否吃得饱、穿得暖,这个最基本的问题着实不容易。因为我国虽然地广但是同样人多,早起就要吃。尽管宋朝以后才流行一日三餐,但是朝不保夕的话,那国家是无法安定的。

上个世纪我国经历着百废待兴、比较艰辛的岁月。而大多数七零后和八零后的父辈,就是那个岁月的同行者。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办法去追求美味,而是如何少一点饥饿更好一点。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当年的一些另类“美食”,希望大家能做好忆苦思甜的准备。

你看我美食二字打上引号就知道,它并不是真美食,但是在那个年代,能活下去比美食探讨更有意义。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那种长期的饥饿感,缠绕着当年大多数人,并且还遭遇着水肿病和其他营养不良症蔓延。这时候,中央提出了“低标准,瓜菜代,办好食堂,管好粮食,劳逸结合”的五条方针。

什么是“瓜菜代”呢?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了,那个时候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瓜菜”就是大力生产瓜果、蔬菜,多吃瓜菜少吃粮食。“代”就是“代食品”,指人们用于充饥,但在正常年份不作为食品的动植物、化学合成物等。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在灾荒年代都有采集、食用代食品的习惯。

不过“瓜菜”始终要受到土地面积和生长期的制约。反而对可以替代的“代食品”缓解粮食问题寄予很高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小范围的试验,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通知》下发,一场全民参与的代食品运动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了。

当时的代食品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农作物类代食品。它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的叶、秆、根,以及玉米皮、玉米芯、稻谷壳,薯类作物的叶、茎、根等等;第二类为野生代食品,如榆树叶、树皮、野苋菜、洋槐叶等等;第三类为小球藻、红萍等浮游植物;第四类指合成类代食品,如人造肉、叶蛋白等,被称作精细代食品。

小球藻就成了一时的主角,小球藻可不是近代吹嘘的什么螺旋藻之类的东西。它的确是一种藻类,但是制作过程,让人无语。

小球藻是一种球形藻类,直径仅数微米,体内有一绿色杯状或板状色素体,种类繁多,生长于淡水中。三年困难时期,小球藻一直是政府相当看好的代食品,这大概与小球藻不与农作物争地、易培育、生长快等因素有关。据老辈子们说,当年培植它的土方法是屙的尿拿到门口晒,晒成绿阴绿霞的,瓦上面一层吃。想着都有点遭不住。

其实小球藻最初是用来当猪饲料的。当年也不知道哪位大神想出来的,在大肆推广,说小球藻不仅是很好的精饲料,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并且说用小球藻粉替代奶粉喂养婴儿,跟奶粉营养价值是一样的,于是中国国内大规模用人尿来培植小球藻。人尿含有丰富的营养物,可以满足小球藻生长繁殖的需要,用纯人尿培育小球藻不但繁殖快,产量高,成本低,取材容易,而且方法简便。高蛋白的小球藻作为粮食的代用品,拯救了当时很多人的生命。但由于不会处理人尿中的毒素,也造成了一些人中毒死亡。这真是不堪回首啊。

除此之外,还有用桂圆的核来做粑粑,其实我们叫桂圆米米,桂圆米米做的粑粑,最难吃,又苦又涩,而且满口钻。还有把芭蕉心心,芭蕉杆杆煮来吃的。麻口儿得很!另外还有吃白善泥的,那个吃多了,拉不出来,要胀死人的。但是,在那样一个年代,可以用的都用了。人为了生存,也当了很多试验品,仿佛当代的神农氏,尝百草。不同的是,神农尝百草为了部落,那个时候他们为了能活下去。

今天为什么感谢那些农业做出大贡献的人,比如袁隆平等,就是他们的不断努力下,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才有了今天的那么多吃播和美食博主,那些个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中国等等被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才有他们的市场。

但是要说这些困难的年月,恐怕吃播们并不知道吧,当然我们并不留念它们,却应该记住,居安思危,不要浪费粮食,是应该遵守的一种底线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老一辈泸州人,另类的美食回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