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常吃马齿苋有益健康
TUhjnbcbe - 2025/7/30 13:02:00

读汪曾祺先生《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马齿苋现在很少有人吃。古代这是相当重要的菜蔬。苋分人苋、马苋。人苋即今苋菜,马苋即马齿苋。我的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齿苋晾干,过年时做馅包包子。她是吃长斋的,这种包子只有她一个人吃。我有时从她的盘子里拿一个,蘸了香油吃,挺香。马齿苋有点淡淡的酸味。

马齿苋开花,花瓣如一小囊。我们有时捉了一个哑巴知了,——知了是应该会叫的,捉住一个哑巴,多么扫兴!于是就摘了两个马齿苋的花瓣套住它的眼睛,——马齿苋花瓣套知了眼睛正合适,一撒手,这知了就拼命往高处飞,一直飞到看不见!”

这让我想起了马齿苋。古人何时开始吃马齿苋的,已无法考证。杜甫《园官送菜》:“苦苣刺如针,马齿叶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马齿”就是马齿苋,在唐代,马齿苋是很重要的菜蔬,直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仍把马齿苋归入“菜部”而不是“草部”:“马齿苋,处处园野生之。柔茎布地,细细对生。六七月开细花,结小尖实,实中细子如葶苈子状。人多采苗煮晒为蔬。”

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亦载:“马齿苋,《别录》谓之马苋,《蜀本草》始别出。俗呼长命菜,今为治痔要药。《救荒本草》谓之五行草。淮南人家,采其肥茎,以针缕之,浸水中揉去其涩汁,曝干如银丝,味极鲜,且可寄远。杜诗:‘又如马齿盛,气拥葵荏昏。’若得此法制之,则粗刺痕皆为缠齿羊(按:蔬食别称),当不咎园官送菜把。”明朱橚《救荒本草》更是将其作为度过荒年的重要野菜,其“马齿苋菜”条载:“又名五行草,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故名五行草耳。味甘,性寒滑。救饥采苗叶先以水焯(音绰)过晒干煠熟,油盐调食。”

关于马齿苋的得名,李时珍说:“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故名。”又名“长命菜”,因“其性耐久难燥,故有长命之称”。除此之外,马齿苋还有许多别名:马齿草(《雷公炮炙论》),马苋(《名医别录》)、马齿菜(《圣惠方》),马齿龙芽(《宝藏论》),酸苋、安乐菜(《医林纂要》),瓜子菜(《岭南采药录》),长命苋、酱瓣豆草(《中国药植志》),蛇草(《南京民间草药》),酸味菜(《贵州民间方药集》),猪母菜、狮子草(《福建民间草药》),地马菜(《江苏植药志》),马蛇子菜、蚂蚁菜(《东北药植志》),马踏菜(《山东中药》),长寿菜(《中国药植图鉴》。陕西人称之为蚂蚱菜、瓜米菜,海南人叫它猪肥菜,也有的地方称作马菜、马种菜。北京人称其为麻绳菜,还有的地方叫它晒不死、耐旱菜,这都与马齿苋的属性有关。马齿苋为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圆柱形,长10-15厘米,淡绿色或带暗红色。花黄色,通常3-5朵簇生枝顶,午时盛开。叶互生,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马齿状,顶端圆钝或平截,有时微凹,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马齿苋的茎和叶片都肉乎乎的,水分很多,晒蔫之后就有点像麻绳,遇到下雨就会满血复活,像是晒不死一样,所以马齿苋作为田间杂草是很不好清除的。农谚云:“淹不死嘞白菜,旱不死嘞葱。”黄县民间有个笑话,葱是蔬菜中最耐旱的,马齿苋表示不服,找上门要比试一下看谁耐晒,比了半天不分伯仲,葱就跟马齿苋说:“咱脱小褂晒吧。”马齿苋当即崩溃——它的一身暗红色就是当年晒太阳晒的。还有的地方称其为蚰蜒菜,细观马齿苋铺散在地上的茎叶,确像一根根弯曲的蚰蜒,这与称之为马蛇子菜一样,都是由其形态而得名的。这与黄县话的叫法有些相似,黄县话称马齿苋为“马就菜”,有写作“马厩菜”的,有写作“马周菜”的,均是同音替代,不可诠释。正确的写法是“马蛛儿菜”,在黄县话里,“蛛儿”二字连读,读如“就”,喜蛛儿就是这个读法。马齿苋茎叶平铺伸展,状如蜘蛛的八条腿,所以黄县人形象地称之为“马蛛儿菜”,是十分贴切的,这也是从形态角度着眼的。

在植物界中,像马齿苋这样拥有如此多的别名的情况是不多见的,这说明马齿苋分布广泛,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马齿苋生性泼辣,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命力强,多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与山上的长蕊石头花区分开,黄县人把马齿苋称为“家马蛛儿菜”,将长蕊石头花称为“山马蛛儿菜”。马齿苋喜欢长在地里不喜欢长在山上,而且经常是一长一大片,拔猪菜的时候遇上大片的马齿苋是最过瘾的了,一会工夫就拔满一大篓子可以交差了。拐回家的马齿苋要挑拣一下,嫩的留着人吃,老的喂猪。我印象里兔子和羊都不太吃马齿苋,这玩意儿吃多了容易拉肚,但猪吃了没事,而且猪也吃得很欢,“呱哒呱哒”的,倚在圈墙上看猪吃马齿苋很有解压感。

凉拌马齿苋

人吃马齿苋得先用开水料一下,然后放凉水里浸,捞出箍一个蛋儿放盘里,锅里少放点油,姜末、干辣椒、酱油、盐烧好酱汁倒在菜团子上,再掂点蒜泥加进去搅拌一下就好了,酸酸辣辣滑滑的,脆爽可口。

马齿苋包子

还有一种吃法就是用马齿苋包包子,吃起来有点酸,口感“黏抓抓”的,不是很好吃。在生活艰难的过去,马齿苋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野菜,为人们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古代最重要的五菜(葵、韭、藿、薤、葱),葵、藿、薤已经很少出现在餐桌上了,但马齿苋仍是春夏间应时的野蔬,历经千年而不变。

马齿苋还可全草入药,它味酸性寒,入肝、脾、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渴利尿、杀虫通淋等多种效用,同时它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各种炎症的辅助治疗,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临床上还常用马齿苋煎汤外洗,或捣烂外敷治疗皮肤疾患,对银屑病、痤疮粉刺、带状疱疹(即“蛇盘疮”)、足跟皲裂等都有一定作用。工业上采用低温方法,从马齿苋的茎和叶中萃取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提取物,具有在冬季防干燥老化、增加皮肤舒适度以及清除自由基、延缓皮肤衰老、抑制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等作用,可用于化妆品行业。

料过晒干的马齿苋

现代研究发现马齿苋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外,还具有降低血糖,保持血糖稳定的作用,血糖高的人可春天多采点马齿苋,料一下箍成菜蛋儿,放在冰箱里冰冻保存,可以吃一年。过去没有冰箱的时候,是把马齿苋料一下晒干,吃时泡发,口感会差一些。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吃马齿苋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