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小麦不高产到底是为什么
TUhjnbcbe - 2021/10/16 3:33:00

小麦三要素协调发展才能确保亩产:

即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量

小麦要高产,不仅需要大麦穗,还要有足够的穗数和较高的千粒重,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一致,小麦才会有较高的产量。麦田春季的水肥管理是否得当,会决定小麦的穗数和粒数,对后期的粒重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近期与大农户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因为地块之间播种时间和苗情的不同,很多种植户对于什么时间浇水和施肥还有很大的困惑,下面就不同类型的麦田如何进行春季水肥管理做以下沟通交流。

1、对于冬前苗量较少的晚播麦田和个体长势较弱的弱苗田,应适当提早并分两次进行施肥,一是在小麦返青期(2月下旬-3月初)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20斤+发蔸快克/亩(促进发棵分蘖,具有矮化,防止后期倒伏),以便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增加亩苗数暨穗数。

2、苗量适中的壮苗麦田,要突出复合肥后移,追肥时期推迟到3月20日-3月底,即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再进行追肥浇水,一般亩施15-15-15保利复合肥15-20斤,拔节壮杆,以稳定穗数,增加结实粒数,提高粒重。

3、苗量过大的旺长麦田,应推迟到小麦拔节期(3月底-4月初)结合浇水亩施15-15-15保利复合肥15-20斤,以促进分蘖两极分化,促花增粒。对于播种过早,冬前生长过旺,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适当提早至起身期(3月中旬)进行浇水追肥。

小麦起身期的水肥管理很重要,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小麦的生长。下面推荐小麦起身期的水肥管理。

小麦进入起身期,指的是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春一叶与冬前叶叶耳距达到1.5cm,春二叶露尖,麦苗由匍匐转为直立。此期是以幼穗分化为中心,并长叶、长茎与长根,进入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并进阶段

小麦幼苗期

一、管理目标:起身期,由于生长速度快,生物量骤增,带来了小麦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因此,起身期根据苗情类型,适时适量采取水肥管理措施,调控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实现壮杆,穗多,穗大的目的。

二、起身期肥水的作用

小麦结穗

小麦起身期分蘖开始两极分化,起身期起肥水可以推迟分蘖的两极分化,提高分蘖成穗率,提高穗层整齐度,增加穗数而不增加总分蘖数。

起身期肥水还能够减少小穗退化,减少不孕小穗数、促进小花分化、有利于争取穗大粒多。

小麦成熟

起身期水肥管理还能促进3、4、5节的伸长。能促进中部茎生叶的叶面积增大,有利于增加中后期光合产物,提高粒重;

起身期肥水对群体小的麦田弊少利多;群体适中的利弊皆有;群体大的有弊无利。

春季管理的主攻方向

针对江苏小麦的苗情特点,春季管理要强化“科学施肥、促弱转壮、稳穗增粒、抗逆保丰”。

春季管理技术方案

针对江苏小麦的苗情特点,春季管理要强化“科学施肥、促弱转壮、稳穗增粒、抗逆保丰”。

施好拔节肥

春季管理的重点是施好拔节肥,开春时要及时查苗,对返青时群体过小(群体茎蘖数淮南小于35万/亩、淮北小于45万/亩)、穗数可能不足的三类苗和脱力落*严重麦田,要提早施用拔节肥,以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cm、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拔节肥,有利于培育壮杆大穗,拔节肥一般可施用尿素5-8公斤/亩和三元高效复合肥(N、P2O5、K2O各15%)10-15公斤/亩。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要做到叶色不褪淡不施肥。高产创建田还提倡施用保花肥,也叫孕穗肥,掌握在剑叶(旗叶)露出一半时施用,有显著的增粒增重效果,一般可追施尿素5-8公斤/亩。但对弱筋小麦,施氮要前移,应以施用拔节肥为主,不宜追施保花肥。

清沟理墒,防渍防旱

春后要及时清沟理墒、疏通沟系,保证排水畅通,要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麦田外三沟亦应该要畅通。淮北麦区尤其旱茬小麦春后也要注意防旱,要清理三沟,以利于中后期灌好拔节孕穗水。

春季化除、防病治虫

杂草基数较大的麦田,各地要根据草相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要注意安全用药、防止冻药害,同时要注意加强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对病虫防治要及时用药、用对药剂、足量用药,白粉病、纹枯病主要是防止过迟防治,赤霉病主要是打药时间要科学。要突出强化“一喷三防”工作,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可一喷多防、保绿防衰、保粒增重。

防冻保穗

要特别注意春季防冻,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每亩追施5kg尿素,冻死率30%~50%的麦田每亩施7.5~10kg尿素,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每亩施12~15kg尿素,可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以挽回产量损失。

控旺防倒

春后对于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旺长田,应控制群体发展。①严格控制早春施肥;②镇压,旺苗要重镇压,一般镇压1次,控制效应在1周左右,因此旺苗每隔10天左右压1次,连续镇压2~3次,土壤过湿、有露水、封冻、盐碱土等情况下不宜镇压,倒三叶及之后小麦不能镇压。③化控。在倒5叶至倒4叶初可用壮丰安或多效唑或烯效唑等进行叶面喷施,可控旺防倒伏。

亲耕田推荐小麦病虫防治方案(苏北):

第一次防治红蜘蛛+纹枯病:大概二月底或三月初地温稳定在8-10°防治,使用诺普信锐宁(50ml)+加特秀(20ml)

第二次防治白粉病+纹枯病+蚜虫,大概四月初地温15°左右,使用诺普信锐宁(50ml)+百变秀(15ml)+天盾(10g)

第三次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四月底坚持见花就打药:力道(10ml)+天盾(10g)+仙库(50ml)+应天丰(10ml)

第四次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跟第三次间隔一个星期再次防治:力道(10ml)+碧艾(20ml)+应天丰(10ml)

如果盛花期有大雾或者雨水,需要再次防治赤霉病

当前“雨水”节气已过,气温逐步回升,我省从南到北已逐步进入小麦返青拔节期,是抓好春季高效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是小麦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临界期,也是小麦小花分化高峰期。

返青期小麦理想的苗情长势

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苗情长势,合理采取促进或控制措施,有利于搭建丰产群体的架子。

小麦春季田管的总体目标是“稳穗增粒”:“稳穗”就是要尽可能将每亩穗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基本苗和分蘖数不足的田块在返青后要适当早追肥加以促进,反之要适当推迟追肥加以控制。“增粒”就是满足拔节后吸肥高峰期对肥料的大量需求,减少小花退化数量,防止后期早衰,保持灌浆结实期间持续的强光合作用,从而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

一、越冬期间气候特点及其对苗情的影响

据省气象部门资料,我省去年10月上旬至今年2月中旬累计0℃以上积温.8℃,比常年多51.2℃,但比上年少.3℃。全省越冬期间(12月21日~2月20日)累计0℃以上积温.1℃,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别少.8℃、多22.1℃,其中淮北、苏中、苏南分别比上年同期少73.3℃、.0℃、.2℃,比常年同期分别多48.5℃、5.3℃、18.1℃;累计降水90.1mm(毫米),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别少19.7mm、多14.8mm,其中淮北、苏中、苏南分别比上年同期少70.7mm、21.4mm、多22.4mm,比常年同期分别多13.2mm、少11.7mm、少42.4mm;累计日照时数.7h(小时),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别少34.2h、11.7h。其中,1月3~5日、6~8日、24~28日分别出现3次区域性雨雪过程,特别是24~28日雨雪时间长、低温持续久,为年以来最大的区域性暴雪天气。

本年度越冬期间多低温雨雪过程,积温、降水适中但低温较低,日照时数偏少,对小麦、油菜生产仍属“利大于弊”。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较强的低温导致弱苗转化升级慢,部分播种质量差的田块冻害较重;有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控制了部分早播小麦旺长,解除了淮北大部分地区及其它地区小麦的越冬前旱情,土壤墒情较足,避免了旱冻叠加危害,有利于淮北等地区小麦返青后快速生长。由于去年秋播播种期相对较早而且较集中,目前全省小麦总体上均接近常年、略好于上年,但也存在较大程度的不平衡性。

江苏省秋播以来积温情况统计(℃)

备注:数据来源于省气象局70个气象站点汇总。

二、主要存在问题

目前,在田作物苗情不平衡性问题仍较突出,春季连阴雨渍害和病害的隐患较大。我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常年春季冷暖气流交替频繁,连阴雨天气出现几率高。

据省气象部门中长期天气预报,预计全省3月份降水较常年偏多近2成,3月初即有连续阴雨的可能性;预计全省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淮北、江淮偏高0~0.5℃,苏南偏高0.5~1℃。

由于越冬期间雨水较常年偏多,目前田间墒情充足,如遇到春季连续阴雨天气,部分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区极易产生渍害。

俗话说“尺苗怕寸水”,小麦返青拔节期田间积水渍害,将不利于地下部根系的发根扩棵,尤其是白根数量减少,影响根系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同时,春季气温回升,如果田间湿度大,也易加快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发病传播危害,不利于地上部叶片特别是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另外,小麦根系受渍,后期生长容易出现早衰,影响粒重。

三、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当前夏熟生产即将进入关键阶段,近期气温仍将有起伏、降雨也可能偏多,各地要根据当地苗情和天气特点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春季田管技术方案,明确重点措施,特别是针对苗情不平衡性要加强分类技术指导,确保春季田管措施精准落实到位。

1、清沟理墒,排水降渍(湿)。要利用拔节之前的晴好天气,及时清沟理墒、疏通沟系,保证田内外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淮北麦区尤其是东部旱茬小麦前期降雨较少,春后也要注意防旱,必要时灌好拔节孕穗水。

拔节前清沟理墒

2、控制旺长,防止倒伏。倒伏虽表现在后期,但防御措施要落实在前中期,一旦发生倒伏就回天无力。春后对于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旺长田,应控制群体发展。①严格控制早春施肥;②拔节前镇压,旺苗要重压,一般镇压1次控制效应在1周左右,因此过旺苗可每隔10天左右连续镇压2~3次,要注意土壤过湿、有露水、封冻、盐碱土等情况下不宜镇压,拔节之后小麦不能镇压。③化控。掌握在拔节之前、倒5叶至倒4叶初,一般淮北地区在3月10日之前,淮南地区在3月初之前,可用矮壮丰、矮苗壮或多效唑、烯效唑等进行叶面喷施,控旺长、防倒伏。

拔节前旺苗镇压、化控

3、适时化除,及时防病治虫。杂草基数较大的田块,各地要根据草相在拔节之前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要注意避开低温寒潮天气安全用药、防止冻药害(也称作药冻害)。拔节后要注意加强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的测报和防治。对病虫草害的防治,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及时用药、用对药剂、足量用药,纹枯病、白粉病主要是防止过迟防治,赤霉病主要是打药时间要精准,一般掌握在齐穗至初花期主动打药、一周后盛花期再打、雨后补打。要突出强化“一喷三防”工作,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可一喷多防、保绿防衰、保粒增重。

拔节前化学除草

拔节初期防治纹枯病

4、因苗制宜,施好拔节孕穗肥。春季管理的重点是施好拔节肥,开春时要及时查苗,对返青时群体过小(群体茎蘖数淮南小于40万/亩、淮北小于50万/亩)、穗数可能不足的三类苗和脱力落*麦田,要提早施用拔节肥,以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1节间接近定长、第2节间伸长1~2cm、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拔节肥,一般亩施三元高效复合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15%)15~20公斤及尿素5~8公斤,有利于培育壮杆大穗。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做到叶色不褪淡不施肥。高产创建田还提倡施用保花肥(孕穗肥),掌握在剑叶(旗叶)露出一半时,亩施尿素5~8公斤,有显著的增粒增重效果。但对优质弱筋小麦,要适当控氮前移,不宜追施保花肥,应酌量合并施用拔节肥为主。

对苗小苗弱的油菜田要及早趁墒追肥,促进春发。对长势正常的一、二类油菜田,在油菜薹高5~8厘米时及时追施抽薹肥,每亩施30公斤45%三元复合肥或配方肥及5公斤尿素。

5、防冻保穗,及时补救。小麦拔节后抗寒能力急剧下降,在“倒春寒”来临前及时灌溉可有效预防或减轻冻害发生。一旦发生气温回降到0℃左右的低温“倒春寒”冻害,要在低温后2~3天剥查幼穗受冻程度,对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先浑浊、后发白、至枯*)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趁湿增施速效恢复肥,一般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每亩增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超30%的麦田每递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2~3公斤,最高不超过15公斤,可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以挽回产量损失。遇严重倒春寒冻害的油菜田,同样酌情补施5~7.5公斤尿素作恢复肥。

“倒春寒”冻害后剥查幼穗冻害情况

金粳自带除草剂是解决自生稻核武器也是稻田杂草克星

“蓝子汉”,是为金粳等特定品种独家开发的专用除草剂:目的是针对直播种植过程中影响水稻生长的自生稻、麦青、水苋菜、千金、马唐、稗草等各类杂草,专门开发的一个农药品种,尤其是对去除自生稻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麦不高产到底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