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也是昼夜平分日,此后日照时间变长,温度快速回升,万物生长,生机勃勃。
虽然此时严寒已去,但气候变化无常、气温尚不稳定,乍暖还寒时身体健康最容易出问题。那么在春分时节,我们应该如何保健养生呢?
古人将一个节气分为三候,每一候5天,一共15天。
一候元鸟至
元鸟又称玄鸟,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的候鸟,随着天气回暖,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
二候雷乃发声
传统认为雷是阳气生发的声音,春分时阳气逐渐旺盛,极力冲破阴气的压制,从而隆隆有声。
三候始电
春分节气后雨水明显增多,且不再是“润物细无声”的状态,常会伴随雷声和闪电。
春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因此民间有不少相关的传统习俗。
竖春蛋
据说春分这一天鸡蛋最容易竖起来,早在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以此方式庆贺节气,“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流传至今。
其实,春分竖鸡蛋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在这一天昼夜均等,呈66.5°倾斜的地球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刚好处于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利于鸡蛋的竖立。
放风筝
风筝又称鹞、鸢,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春分时节是放风筝的好时候,此时风筝多为燕子形状,上面还会写一些祝福的话语,期待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粘雀子嘴
古代春分时农民都会放假一天,家家都要吃汤圆。同时还会把不包陷的汤圆用竹签串起来,立在田地边,用来驱赶鸟雀,防止它们毁坏庄稼。
《春秋繁露》有言:“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时节阴阳二气势均力敌,对于全年来说,这是一个平衡的开始,如能好好保持,则能促进机体功能协调,有益健康。所以春分养生,重在一个“和”字。
“和”饮食为维持阴阳平衡,此时不宜吃过热或过寒的食物,烹饪时注意各种食材的性质,巧妙搭配。比如利于阳气生发的韭菜、香椿可以与滋阴润下的鸡蛋一起炒制;性质偏凉的豆芽、苋菜等烹煮时可以加点大蒜、生姜、葱等温性配料。
另外,春天五行属“木”,与肝对应,是养肝护肝的好时节,但春分时已是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肾为肝之母”,且为人体阴阳之根本,所以应补肾助肝。
肝气旺还易克脾土,加上雨水增多,春分饮食上还需注意健脾胃、祛湿气。
春分五色粥做法:绿豆10g,南瓜15g,红枣3枚,淮山药15g,桑葚5g,粳米g,熬制成粥即可
五色入五脏,这道粥可以平补脏腑,补益阴阳,早上来一碗,还有助于调理脾胃。
杜仲茶做法:取杜仲叶12g切碎,与3g红茶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此茶具有补肝肾、抗衰老的功效,还可辅助降血压,下午来一杯,对肝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尿急尿频,以及高血压、肝硬化等症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注意:杜仲有一定的适应症,并非人人皆宜,饮用前应咨询专业医师意见。
山药扁豆鲤鱼汤做法:将鲤鱼去鳞、去腮、除内脏后用清水洗净,放入锅中。锅中放适量水,加30g白扁豆、40g山药、3g干姜,煮1小时左右,加适量盐与料酒调味即可。
白扁豆可健脾化湿,清肝明目;山药能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鲤鱼也是健脾和胃的好食材。晚上来一碗山药扁豆鲤鱼汤,对脾胃、肝肾都很有好处。
“和”起居俗话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春分时天气虽然已逐渐暖和,但早晚温差大,天气还变化多端,时不时就有冷空气、降水袭来。
所以此时仍不可着急减衣,“勿极寒,勿太热”,穿着上可以“上薄下厚”,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以驱散积存在体内一个冬季的寒邪。
睡眠上也需注意调和,跟着太阳早睡早起,规律作息。春天虽然易犯春困,但不宜睡得太多,否则会阻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肝郁气结。
提神防春困
饮食中缺少维生素C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适当吃些青菜、芹菜、西兰花、猕猴桃、沙棘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可以帮助缓解。另外,一些带有特殊香味的菜,如香菜、香椿等也具有提升醒脑、消除春困的功能。
除了穿衣、睡眠,情志上也要心平气和,切勿大喜大悲、情绪剧烈波动。此时大家可以外出郊游踏青,来帮助肝气疏泄。
不方便出门的,也可以打扫打扫房间,养养花、种种菜,通过保持居住环境的舒适卫生,来维持心态的平和。
“和”锻炼剧烈运动容易引动肝火,导致阴阳失衡,所以春分后锻炼身体,最好选择一些不急不缓的运动方式,每天30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不疲劳的程度为宜。
除了散步、做操等活动之外,放风筝也可算为一种运动,它可以同时活动四肢,提升手眼脑的配合能力,达到疏通筋骨、调和气血的效果。
春分时节最宜睡前揉腹。大家每天躺在床上时可以双手相叠,按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至小腹发热为止,能缓解手脚冰冷、身懒乏力、便秘等症,对平衡气血有着重要作用。
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