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嘉兴文史
味道,是有记忆的。一粥一饭、一菜一汤,往往与一城一池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与一地一方的情感记忆息息相通。四季轮回,光阴流转。当历史事件渐行渐远,那些醇厚的经典味道却能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嘉兴,乃鱼米之乡,江海河湖汇聚交错,吴风越韵兼收并蓄,物产资源丰裕,文化底蕴深厚。古往今来,那些根植于嘉禾水土、沐浴着嘉禾人文的舌尖味道,早已与这座城市的发展融为一体,成为一张张鲜活的文化名片、一个个生动的地理标识。因为它们,绵延的岁月有了更多深情的回味;因为它们,平凡的生活有了更多温暖的期待……
臭千张、臭毛豆、臭芋艿、臭西瓜皮、臭苋菜梗……这些“闻着臭,吃着香”的臭卤菜,对于很多老嘉兴人来说,是永远的心头好。特别是到了夏天,烈日炎炎不想生火,它们便成了家里下饭的美味。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独特的水乡臭卤菜……
▲臭卤甏
嘉兴一带很多老人家里,都有臭卤甏,谁家的臭卤甏臭得好不好,邻里间一清二楚。臭卤甏做起来说难也不难,有一套家喻户晓的操作流程。然而做成后,有的人家的卤就是臭味不正,有的人家的卤放几十年都不坏,且臭味纯正。
臭卤甏越用越醇,老辈人称之为“肥”,上好的臭卤甏卤出的食品,散发出的臭绝不是腐烂的味道,而是一种纯净的臭味,蕴含着原料的本味,吃起来清咸带鲜,奇香无比,嫩得出奇。那个时候,谁家的臭卤甏味醇料鲜,就意味着谁家的日子过得有滋味。
臭卤是臭卤甏的魂。自家初制,一般选择不酸的雪菜卤,加香菇、盐烧开,再撒入三分之一汤匙胡椒粉,凉透以后上甏,将甏严实盖紧。甏盖用布棉絮缝制时比甏口稍大一些。开春后用敲碎的笋篰头,加盐煮熟,凉透后,去渣,倒入甏中,臭卤就制作成功了。
有天井的人家会把臭卤甏摆在朝北晒不到太阳的屋檐下,居室比较小的人家,则把臭卤甏摆在灶头间碗橱下或其他不起眼的地方,甏口先盖上几层荷叶,再压上一块方砖,或用厚实的布做个纱包作为甏盖,以防臭味泄露和虫进蝇叮。
臭卤甏是要养的,臭卤用一段时间后会减少,味道也会减淡,需加适量料水。还是用香菇、盐水烧开,凉透后加入。每三个月加三分之一汤匙胡椒粉,这样有香气,还可防生蛆。每隔三年,在清明前要过滤一次,将香菇蒂头、残渣过滤掉。入冬以后,臭食品少了,甏里的卤水稀薄了,要放一两块豆腐干下去,使卤水增浓。
臭卤制品不独臭豆腐干一项,千张、毛豆、冬瓜、苋菜梗等都可以臭。臭千张是速成品应急的,臭成时间短,滋味不错。毛豆荚与臭卤甏也极投缘,臭过的毛豆荚色泽黄绿,咸鲜酥烂。现在大多数宾馆的筵席上,通常要上一道油炸臭豆腐干,并冠上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叫“千里飘香”,很受人们的喜爱。
这道家乡美食,也是外出游子们口中家乡的味道。据说,著名篆刻书画家钱君匋先生喜食家乡臭豆腐干,每每桐乡的亲戚朋友到上海看望钱老,总会带上从臭卤甏中捞出的新鲜臭豆腐干,钱老及家人都喜欢闻着臭、吃着香的家乡滋味。桐乡女婿、国学大师章太炎,最爱吃带有臭气的卤制品。
画家钱化佛来讨章太炎的字,头次带着一包臭咸蛋,章太炎见了,提笔就写,不提钱字。后来,钱又不断带些奇怪的臭物来:霉苋菜梗、臭毛豆、臭冬瓜等,前后共计得到章的题字多张。几宗臭味,钱化佛从章大师那里换去0多块大洋,小赚了一把。
清代文人范宣《越谚?苋菜梗》云:“苋见《易夫卦》,其梗如蔗段,腌之气臭味佳,最下饭。”范宣所说的霉苋菜梗就是要从臭卤甏里“臭”出来的。霉苋菜梗,是人们根据臭豆腐干的制作原理而卤制成的,味道独特,有“素鳗鲡”之称。
苋菜是一种蔬菜,苋菜叶跟青菜一样可以炒来吃。生长后,苋菜茎叶粗大,便是苋菜梗,也叫苋头梗。霉苋菜梗的做法并不难。先把老苋菜摘去叶子、旁枝,留下主茎,切成段,投入臭卤甏中浸泡。如果没有臭卤甏,可采用直接进行霉烂的方法,用清水浸泡也可。
霉苋菜梗既可以用作臭卤甏的臭卤引子,也可直接蒸食,清香酥嫩,甜中带咸,鲜美可口,深受百姓喜爱。如今,霉苋菜梗也是农家菜馆的特色菜之一。
臭苋菜梗
○食材配料
主料:
苋菜梗。
辅料:
盐、菜油、辣椒适量。
○制作工艺
1.选用外皮坚韧的苋菜梗,把新鲜的苋菜梗剁成3~4厘米长段。
2.可采用直接霉烂方法。将苋菜梗用清水浸泡大约10小时,浸至苋菜梗微微开裂,水面出现一层小气泡。把苋菜梗从水中捞出,沥干。把苋菜梗放进瓷罐中,再放入适量盐,不能按紧,经常把苋菜梗拿来松一下。2至3天后苋菜梗变软,发霉,便可取出。
3.也可采用臭卤腌制。将苋菜梗放入臭卤甏腌制一两天,取出。
4.将腌制好的苋菜梗放于碗中,放上少许菜油、辣椒(臭卤腌制的还要加点盐),蒸熟食用。
○菜肴特色
口感肥嫩,鲜咸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