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小/暑/时/节
四时温暖·活得自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炎热的意思,小暑,即小热。虽不是最热的时候,但一年中最强劲的热力在不断酝酿。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由于炎热,蟋蟀也开始自田野逐渐移入屋角下,以避暑热;
此时地面温度太高,幼鹰由老鹰带领,从鸟巢中飞出来,在清凉的高空,开始学习飞行博杀猎食的技术。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此时,天地间就像是汗蒸房,人体就像在做汗蒸,全身毛孔腠理完全张开了。
这个时候排毒再适合不过了。
夏天阳气外泄,人体的通道要“通”,排毒才顺畅,汗液,大小便是重要的通道,如果毒素排出不畅,就会在血液中循环。
出汗,是夏天的馈赠
《黄帝内经》载:“夏三月,......使气得泄”
夏季毛孔腠理开放,能看见的是汗液的透出,看不见的是体内的热气在往外蒸腾。这是气机的流动,能让脏腑通畅。
所以不要怕出汗,此时出汗是夏天的馈赠,能将体内积攒的寒、热、湿,顺势排出。
成天待在空调房当然很爽,但汗液不能透出,“气”还没来得及泄出去,虚邪贼风先窜进身体了。
在冷空气中待久了,会有头脑昏沉,鼻塞,乏力的感觉,这个时候,在户外晒晒,接收下旺盛的夏气,微微出些汗,让“气”蒸腾起来,整个人就会通透很多。
有人说,晚上不开空调真的睡不着,我的方法是,房门打开,开对房或是客厅的空调,蹭冷气,有凉意,也不容易受寒。
夏天的汗要是出的不好,那可是容易落下病根的呀......
其实健康的人自带空调,能自行调节温度,这空调就是肾,肾主水能克火。
天热的时候,肾水启动,让身体微微出汗,就能散出热气,连同夏日浮躁,心急的情绪也一同平复了下来。
排汗要“深层”才到位
有人再热的天也很难出汗,与“空调”懈怠了有一定的关系。
身体缺乏了足够的水液去平衡温度,就像一堆干柴,外面温度高,一点火它就着,于是出现烦躁不安、心神不宁。
这也是不要喝冰饮降温的原因之一,伤了脾阳,透支了肾精,你会越发的难受。
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补肾滋阴,借助外力帮助身体排汗,古人叫这些为排“动汗”,这属于“深层排汗”,运化气血,由内而外地逼出体内毒素。
比如:
“醋泡姜”,祛寒除湿,补脾补阳;“散”的同时带点“收”,排了寒气还能滋养脏腑。
“药草泡脚”,草本的力量会驱使气血在体内走的更深,逼出寒湿,睡前泡脚,更是安神滋阴。
还有种更有境界的方法—练功
推荐:站桩,五禽戏,或是八段锦
这些传统的运动,不会像健身房撸铁,一不小心就过度出汗,伤了元气,传统运动过程更柔和,却更能通畅气血,把体内的浊气吊出,排走。
这时就有可能不是全身出汗,大多是淤堵的越是厉害的地方,越容易出汗。
这样循序渐进的运动方式,不仅能升发阳气,还排了毒素,古人真是很高明呢。
汗出多了也是要补补的
汗为心之液,常常汗流浃背,耗气耗血,也是很焦心。吃些红苋菜,可以补充被炎炎夏日消耗了的血气。
红苋菜,补血气,排血毒;红苋菜,也叫“旱菜”,随着夏日热辣的阳光而来。
不仅仅能补夏日耗损的气血,清血毒,排肠毒的技能也同样强大。
《滇南本草》讲红苋菜:“治上厕所堵塞,化虫,去热寒,会通血脉,逐淤血。”
古人认为,苋能通九窍,“窍”就是身体有开口的地方,比如:鼻孔,耳朵孔.......,
眼睛也是“窍”,所以苋菜有明目的功效,能清肝毒,养肝血。
它“通”的功力厉害着呢,有便秘的朋友发现,吃完了以后,上厕所感觉很畅快,这就是它通大小肠,排肠毒的功效。
做法很简单:
拍两三颗蒜,下锅爆香,下红苋菜翻炒,起锅前放少许盐即可。
记得炒的时候多加勺水,让红色汤汁能渗出。
用苋菜汤汁拌上白米饭,有种柔嫩厚润的味道,樱桃红搬的颜色,可可爱爱,孩子们会特别喜欢,
苋菜通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不宜多吃,孕妇忌食。
“
天越来越热了,闷闷的,有些透不过气
就像满怀期待的走着
忽然感到迟滞、乏力、困倦
这时候,为自己做做减法
减少一些思虑、动作、语言
慢慢地沉下来
周围就会变得简单,透气起来
…
听
酷暑之下
沁沁的声音,仍有许多清凉
”
暑气盛,宜静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