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翻翻蔬菜的历史,五菜为充是意满还是意 [复制链接]

1#
过去,民间素有“糠菜半年粮”的说法,因此有些人就误把蔬菜看作穷人的食物,说吃菜是为了填饱肚子或充饥。因此,一说到某人穷,某人有病,就说这人“面带菜色”。的确,在粮食不足的灾荒年月,蔬菜的确是粮食的替补品。如四川的诸葛菜,即蔓菁,春可吃苗,夏可吃薹,冬可吃根,四季皆有,诸葛亮曾用之充过军粮,可见当时粮菜可以互补。其实,蔬菜并不只是扮演充饥的角色。现代研究认为,蔬菜是维护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糖类、淀粉、钙、磷、铁等营养素。所以,维护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和抗病能力是离不开蔬菜的。显然,“五菜为充”并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包含了先贤对蔬菜保健功能的理解。在《素问·藏气法时论》中,“五菜为充”是排在“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之后的。“五谷为养”是指五谷乃生存之本。“五果为助”是指五果乃健康之助、五谷之助。“五畜为益”虽见解不同,但多理解为有所补益,不可多吃,多吃则有损脾胃,成为害了。“五菜为充”有满之意,有备之意。以满论,是指五菜可补五谷之缺;以备论,是五菜可作五谷不足之备。《本草纲目》“菜部”前言中说:“五菜为充,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也。”菜这个字就是采草之意,神农尝百草并不全是为了找药,而是为了寻找食物,“草能食者为蔬”,实际上,菜就是草,采来能食便为菜,不能吃的就是草,有药效的则叫草药。从“神农尝百草”到各种蔬菜的广泛种植、推广、食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蔬菜的种类在不断的变化中。汉代之前,所谓的五菜是指葵、韭、藿、薤、葱。葵,居五菜之首,又叫冬寒菜或冬苋菜,此菜虽然历史上名气大得很,但至今已少有人识。在广袤的中原,此菜也不再大面积种植,野生的尚可觅得。韭,即韭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春韭、韭头。更是人们餐桌上的宠物。藿是豆叶,古书《广雅》上的解释是“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如今,豆角人们还在吃,而豆叶已无人食。薤,又名蕌头、小蒜、薤白头、野蒜、野韭等,内蒙古、山西人称“薤”为“害害””。现在,南方诸省都有种植,北方人极少食薤。葱,无须赘言,是家家常备之物,不论食用,不论药用,此物万不可缺,算得是和事之草,民间谚语日:“香葱蘸酱,越吃越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合理膳食结构的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因此,四“五”中如果缺少了菜便不圆满,人体就会受损,也便无“补精益气”之功效。多少年来,中原和北方许多地区,在晚秋初冬之时,家家户户都要储备越冬之菜——大白菜或萝卜,否则,不论穷富,冬天都是无菜可吃的。可如今,蔬菜种类繁多,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蔬菜的种植几乎不受季节限制,我们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的蔬菜,虽然味道有差异,但比起过去也是天壤之别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菜,广义上的蔬菜,是相对于饭而言的。像青菜豆腐、鸡鸭鱼肉、鱼翅燕窝等都是菜,或用它们来下酒、或用来下饭,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对菜的喜好和选择也不同。不过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青色的蔬菜还是要多吃,千万不要因为彰显豪气,不是荤腥不吃,不是珍稀不用,到最后拿钱换个短命,这是最不划算的。总之,五菜为充,千万要充,不可不充。时至今日,古圣先贤的话照样有道理,这是被时间、实践所验证过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