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佗镇王店子村,村民王明运大叔,正坐在村头的蔬菜棚子内,埋头采收那些长势肥肥嫩嫩的蔬菜。虽是午后,天气有些阴沉,但豆子般大的汗珠,还是不断从额头滚落,掉进刚采摘过得蔬菜茬内,就像掉落了一段往事,旁边的收音机内,播放着刘忠河的豫剧,据王大叔介绍,这是他的习惯,干农活的时候听大戏,就不觉得累了。王大叔已是70岁的老人,6年前,他还在城里打零工,也就是每天一大早骑车进城,在劳务市场等活儿,净做些泥瓦工的工作,每天虽然很累,但相对简单,对于农村人来说,每天通过体力劳动,能赚取一些应得的报酬,累也开心。然而,岁月是位不会说谎话的,面对消耗体力过大的工作,王大叔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加上有腿疼的老毛病,索性决定早点“退休”,选择回家种地。对于王大叔来说,搞传统农业种植,从来他都不感兴趣,由于村子里城市不是太远,索性将村头的三亩多田地,改造成了如今的菜园,还建了这个一亩多的阳光棚,搞起了蔬菜种植。对于从来没从事过蔬菜种植的他来说,从家里拿出三万多元投资蔬菜种植,万一不成功又该咋办,这些钱可都是你辛苦攒下的呀,在面对家人的反对时,王大叔当场就撂下了一句话,搞不成功我就住菜地里,不回来了。当然,王大叔也不是盲目种植,按他的话说,当初他先从小菜(生长期较短的叶菜)种起,一是种植比较简单,二是病虫害较少,三是生长期较短,四是成本低,五是市场需求量大,特别是用阳光棚种植反季节叶菜,更是能卖个好价格。就拿眼前的苋菜来说,这可是他从当初一直种植到现在的叶菜之一,也是他的主打种植蔬菜,这种苋菜,从种植到收获能采收三茬,也就是说,将达到销售标准的苋菜,掐去三分之二的鲜嫩部分,留下三分之一左右的植株,补充一遍水肥,过段时间又可以萌发出新的嫩梢。种植一亩这样的苋菜,三茬能收获多斤,管理好的话,可以达到斤,按照当前1.5元/斤的价格,一亩苋菜半年至少可收获元左右,加上秋冬季节种植的,反季节苋菜虽然产量不如现在,但市场行情肯定好于现在。至于阳光棚种植苋菜的好处,王大叔说:“苋菜只要不见雨水,一般很少生病,不生病也不会使用农药,所以,消费者吃起来更放心,你看看棚外种植的,遇到高温叶片就开始起斑,除了毛病。天气晴好的时候,我就把棚上的塑料布四周掀开,保持足够的通风,遇到阴雨天气,再把塑料布放下来,这样就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通过这些年来的蔬菜种植,我家孩子也回来帮我了,具体的说,现在我是为孩子打工,我的体力跟不上了,这两年又扩大了规模,如今种植面积已达10亩,蔬菜品种也有十多种。我只起到辅导和帮忙干活的作用,对于一些粗活重活,还有销售问题,孩子都不让我过问了。”对于苋菜的销售渠道,王大叔表示,当前主要有两种销售模式,一是将收获的苋菜,拿到市场上去兑贩子,这样价格较低,但销售快,还有一种渠道,就是卖给卖蒸菜的商户,你可知道,苋菜拌面粉蒸了,用蒜汁调拌,味道有多鲜美吗?通过蔬菜种植,让王大叔的“退休”生活过得有价值起来,而每年为家庭创造出10多万的利润,也成了村民们羡慕的对象。但也有邻居表示,如此大岁数,还这么卖力气干活,这也间接说明了孩子不孝顺呀。对此,你又怎么看呢?对于活到老干到老这种模式,你认可吗?